请教@国际金融报,从谋篇布局到具体行文,大面积挪用他人内容,是不是抄袭?面向公众的大牌国际媒体,致歉只能在私信中一对一悄悄进行,是对专业的守护还是对责任的放弃?
8月25日,在微博上巧遇贵报(国际金融报)的长文【《纽约时报》能否做好媒体,又做好生意】。这篇文章的导语是这样的:
8月12日,我有一篇不短的文章【 财报体面or转型彻底,假如你是纽约时报CEO你怎么选?】也是这样起首的,一字不差,但贵报给纽约时报加了一个更为专业、规范的书引号:
因此,好奇地读完了这篇报道,发现,贵报的报道与本人的文章相似之处太多太多,恕不一一列举,详见两篇文章全文。作为一张受人尊敬的专业大报如此作业,让人吃惊。显然,这是某位采编人员的败笔,国际金融报决不可能在知情的情况下,容忍这样的采编方式。因此,当天即向@国际金融报官微上列出的三位领导@国金报徐冲@程惠建@回灯添酒投诉:
“贵报夏妍的长篇报道【《纽约时报》能否做好媒体,又做好生意】与本人两周前的文章【财报体面or转型彻底,假如你是纽约时报CEO你怎么选?】惊人相似。烦请哪位领导给个说法?”
贵报一位负责人第二天上午(26日)迅即回应,承诺严肃调查。当天下午,该负责人通报编务会议调查结果,在新浪微博私信中“正式表示歉意”。对于国际金融报的担当,本人当即表示敬意与谢意,对于其调查结论,也表示满意并不提出异议。(国际金融报编务会具体结论,未授权本人发布,因此,不在此引述)本人同时要求,相关结论,通过某种形式由国际金融报公开说明。遗憾的是,国际金融报对这唯一的诉求似乎十分为难。27日经沟通、敦促,仍然拒绝公开说明。
对于贵报的坚持,本人充分理解;爱惜自己的羽毛,是人之常情。也请理解我的坚持:本人的这篇文章,首发网络媒体,9月将在印刷版杂志改编后刊出。贵报的文章,大面积抄袭本人文章内容,在深具影响力的贵报印刷版刊登,又在网络上热转,直至27日,仍有多家网媒转发,如果贵报不加以公开说明,仅仅在私信中一对一致歉,届时倒底是谁抄袭了谁,就更难以分辩了。
请原谅我在此直截了当地使用“抄袭”一词。本人的投诉与贵报的结论都试图避免进行这样的定位。但贵报“一对一”说明的坚持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因此,只能以DIY这样简单的方式来单方面还原。上述陈述如有不实之处,恳请指正。感谢互联网提供了无名博客向国际大报(国际金融报)申诉的机会,并提供了这样向专业机构请教的管道:请教国际金融报,这究竟是不是抄袭?对这种显然违反了贵报采编准则的行为,在已经形成明确调查结论的情况下,躲躲闪闪比直接面对,更有利于维护自己的专业形象吗?更有利于展现自己对于原则的坚持与担当吗?
回答,或者不回答,答案就在那里。
【《纽约时报》能否做好媒体,又做好生意】(8月24日)网址:
http://news.sina.com.cn/m/pm/2015-08-24/doc-ifxhehqr6237422.shtml
【 财报体面 or 转型彻底,假如你是纽约时报CEO你怎么选?】(8月12日)网址:
http://www.tmtpost.com/1385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