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mountain, stillness surges up to explore its own height In the lake, movement stands still to contemplate its own depth." from Fireflies by Rabindranath Tagore
文 | 会飞的老狼皮
清晨,林间的营地非常安静,高低长短的鸟鸣刚开始。天蒙蒙看不清楚,钻出帐篷,戴上头灯,从熊柜里面拿出准备好的1.5L的水袋,从篝火余灰中翻出一个烤紫薯囫囵吞下。沙沙沙地踩过林间堆积的松针,找到小径路口(trail head),钻进山林。我开始了这次速登Alta峰顶的越野跑步。开头最难,高海拔气温低,身体和神经都很紧张。身体没有热开,马上开爬一段陡峭山路,冰冷的山风吹干冷汗阵阵。昨天大致把地图背下来了,第一次实地跑这条后山山路,不知道路况如何。有没有岔路?头灯够亮没有错过路口吧?营地所在公园是加州黑熊非常活跃的区域,会不会偶遇早起的熊们?
下山正往营地匆匆赶路,转到Lake Trail,快经过Wolverton时,2分钟前刚跟一队上行的徒步背包客互致了问候。这是一段又窄又直的下坡,两旁松林密集,风声激越,想着快回到营地了,不禁加快了脚步。忽闻左旁路边哔哩哗啦碾压松针层的声音,我正在爽快的下坡飞翔中,在空中大吸冷气,看清楚黑熊母子俩霸住了路右边,一只小熊在路左边,被我吓住不敢跨过小径。紧急制动,熊们近在咫尺。右边的母子俩死死的盯着我,时而晃头望向小径对面的小熊。被隔断的小熊焦灼的原地转圈。我慢慢后退,林间寂静,只有脚下踩到的松针缓缓的挤出一点声响。突然,小熊踉跄着从左边飞奔而过,黑熊母子仨团聚,母熊舐犊情深。我大气不敢出,不敢加入它们的欢聚,万一激怒了黑熊老妈?
[壹] Alta Peak via Lodgepole-Sherman trail (Wolverton), Lake trail and Alta Peak trail
Alta Peak海拔11,207英尺,合3415米。Alta源自西班牙语,为高挑出众之意,是个一览众山小远的孤峰。来的第一天,打开地图就悄悄观察谋划了一番,准备适时速登这个离营地最近的11er(指超过11000英尺的山峰)。营地lodgepole campground在海拔6700英尺(2042米)的位置,是整个Sequoia国家公园设施最齐全,条件最好,最大的营地,离宿营区约半英里的营地大门处有商店,餐馆,浴室,洗衣房。出营地大门就是南北贯穿整个公园的“将军公路”(General Hwy)。刚到前两天清晨都在这条公路上跑步,南下到达世界体积最大的树---谢尔曼将军树,接着在附近修缮极好的小路上转圈,再回到营地。高原跑步累成狗,也担心遇到黑熊忐忑不安。一一跑过白天热闹非凡,此刻确空无一人的景点。清晨森林空气清新,每一个毛孔都在贪婪的呼吸。
Sequoia树,仅存的两种稀有红巨衫的一种,以“身高体宽”著称,现存活树分布于加州中部内华达山脉南麓(Sierra Nevada)。另外一种就是分布于北部加州的红木(redwood),以高大著称。
On September 25, 1890, President Benjamin Harrison signed legislation establishing America's second national park.
1890年9月25日,为保护包含Sequoia珍稀红巨衫在内的这片森林绿肺,当时的总统签署法令成立了Sequoia红巨衫国家公园,成为美国第二古老的国家公园 (第一古老的是黄石国家公园)。Sequoia国家公园目前基本还处在“免打搅”的原生态,主要旅游资源包括露营/高山森林/登山健足/高山湖泊钓鱼等,非常适合亲近大自然置换肺部,远远没有北加优胜美地(Yosemite)知名人山人海。
Sequoia国家公园有丰富的Trail (小路/步道/小径/山路)资源。这些山路长度不一,难度多样:有铺压平整的细石路,有跨越溪水高山草甸的木头栈道,有针叶林间的土路,也有满满碎石头”技术性“山路。这些山路散落在偌大公园各处,或三三两两连接成环,或一支曲径通幽。有些访客众多,有些人烟稀少。长途背包客,跑步速登暴走族,老人小孩全家游都有适合的款。
适应了海拔,跑了两天的公路,在营地遇到熊几次,胆子也大了不少。决定一切按计划进行,速登Alta Peak。虽然通往Alta Peak的小路没有在地图上标注清楚(公园的小路都有这个问题,好多小路只在相关的路口有地图,在公园大地图上没有标注)。通过前两天的探路,大致了解了可以通过Lodgepole-Sherman Tree Trail,中途转上到Wolverton的trail,然后接上到Pear Lake (梨形湖)的Lake Trail,最后接上通往Alta山顶峰的Alta Peak Trail。
清晨,林间的营地非常安静,高低长短的鸟鸣刚开始。天蒙蒙看不清楚,钻出帐篷,戴上头灯,从熊柜里面拿出准备好的1.5L的水袋,从篝火余灰中翻出一个烤紫薯囫囵吞下。沙沙沙地踩过林间堆积的松针,找到小径路口(trail head),钻进山林。我开始了这次速登Alta峰顶的越野跑步。开头最难,高海拔气温低,身体和神经都很紧张。身体没有热开,马上开爬一段陡峭山路,冰冷的山风吹干冷汗阵阵。昨天大致把地图背下来了,第一次实地跑这条后山山路,不知道路况如何。有没有岔路?头灯够亮没有错过路口吧?营地所在公园是加州黑熊非常活跃的区域,会不会偶遇早起的熊们?森林中唯有我一人,只有自己的喘息声,脚步跑过踩到树枝的声音。有时鸟鸣突然消失,森林寂静万分,偶尔有大片的松枝噼里啪啦响,我都疑似黑熊爬树,心惊胆战。
顶峰在树线以上,风声呼呼而万籁俱寂,早上10点,徒步登山健行估计还在半路。拍照,登记留言以后,感到千山鸟飞绝的孤寂,思考了人生一会儿,开始下山。真正的跑步终于开始了。爬上来的时候气喘吁吁虐了我2个多小时,就等着下山行云流水享受了。俗话说上山也不容易下山难,此言不差。上山堪称裸比VO2max(最大携氧能力),俗话说就是基本全部靠蛮力(还有啥经验精力分配都是浮云哈)。下山要保证安全,快且省力地跑,非常考验技术,肌肉的协调性,身体平衡应变能力,集中注意力一个都不能少。
弯弯折折的小径,滑动的碎石,宽窄变化的小径,侵入路中的石块棱角,偶尔露出地表盘错的树根,高低不平的路面,大脑随时都在计算中。大多数时候需要大腿肌肉的离心收缩能力(Eccentric contraction),达到刹车减震保护膝盖的目的。有时又需要迅速的爆发蹬踏来调整姿态。这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中,脚踝和小腿一直保持灵活而紧张的状态协助平衡,核心肌群即时平衡躯干。整个过程要行云流水绝对是个技术活。稍不注意就要摔跟头。刚下山不久,因为我穿的匡威鞋(Converse)抓地不牢,在Alta顶峰下进入树线以下之前一段碎石路上,有一次滑动过大,小腿被路边的石块擦破了。止住血,继续下行。海拔渐低,日头高渐,气温升高,加上消耗脑力,一会儿就汗畅淋漓了,好在很快就重新下到树线以下,进入了针叶林。
下山正往营地匆匆赶路,转到Lake Trail,快经过Wolverton时,2分钟前刚跟一队上行的徒步背包客互致了问候。这是一段又窄又直的下坡,两旁松林密集,风声激越,想着快回到营地了,不禁加快了脚步。忽闻左旁路边哔哩哗啦碾压松针层的声音,我正在爽快的下坡飞翔中,在空中大吸冷气,看清楚黑熊母子俩霸住了路右边,一只小熊在路左边,被我吓住不敢跨过小径。紧急制动,熊们近在咫尺。右边的母子俩死死的盯着我,时而晃头望向小径对面的小熊。被隔断的小熊焦灼的原地转圈。我慢慢后退,林间寂静,只有脚下踩到的松针缓缓的挤出一点声响。突然,小熊踉跄着从左边飞奔而过,黑熊母子仨团聚,母熊舐犊情深。我大气不敢出,不敢加入它们的欢聚,万一激怒了黑熊老妈?黑熊团聚后,看了看我,转身钻入松林,头也不回的走了。我多等了几分钟,继续下行。很快转上Sherman-to-Lodgepole Trail,靠近营地了,路遇一大队童军在徒步。下行花了约1小时20分,比上行少花了约1个小时。
一直想再跑一次这个路线,一直未能再次成行。我会回来。
[贰] Silliman Pass via Twin Lake Trail
树线以上或者树线附近的高海拔区域,俗称High Sierra地貌,阳光直射,风大无遮拦,脱水快。加州Sierra Nevada(内华达山脉)在这个高度上,山体基本都是大块的裸露花岗岩,风化腐蚀碎成各种片状块状和不规则形状的石块石条石柱堆积,风化得更小更细的石屑堆积其间(Slabs and scree)。碧蓝的高山湖泊点缀其中。这个地形的好处是可以off country,看哪儿走哪儿。有时候需要手脚并用爬一些石块。坏处就是很容易迷路。地上的小径不容易辨识,如果某个转弯处被三五石块堆遮挡,方向一偏很快就找不到了。
2015年,夏天重返Sequoia公园露营,居然订到了同一个位置,故地重游。公园西边起了山火,一些区域关闭了。虽然着火区域隔着几个山脊远,整个公园空气非常干燥,不时飘来一股烟熏火燎硫磺味。白天天空烟雾蒙蒙,整个夜间温度异常高。研究地图的结果,决定试一条新的路线:跨过小溪往北,通过Twin Lake Trail,到达Silliman Pass,然后沿着山脊线准备速登Silliman Peak。这条线路基本到达了关闭区域的边缘。Silliman Peak地图上并没有标注直接登顶的小径,在网络上搜索到一些零零碎碎的文字信息,大致告诉从哪里横穿。高度也在树线以上,心想大不了off country,继续发挥”看哪儿走哪儿“,到了Silliman pass(一个平坦的山脊线鞍部),望着东边最高的石头走呗。
一夜没有睡好,因为空气干燥闷热。很早就起来了,在小径路口,看了临时贴的山火警告以及哪些区域关闭的通知,再次确认了路线,开始了速登。一路爬升,基本都是在比较舒服的针叶林树荫中穿越,除了空气干燥以外,这是一条非常享受的小径。
Twin Lakes(双子湖)是一个高山湖,本来有宿营营地,因为靠近山火区域关闭了,空无一人。整个速登过程非常安静,飞禽走兽似乎都消失的无影无踪,只有我一人沙沙的脚步声。这次没有带水,出发前喝足了。揣了几个能量块(Bar),带着一对Black Diamond (黑钻)的Z-pole(折叠登山杖)助力。山火影响下天气闷热干燥,能脱则脱,轻装上山。
上到Silliman Pass,一块平坦的鞍部。确认了方向,往东偏北望去,隐约看见更高的Silliman Peak沿着山脊线在远处。试着走了很小一段,很快就发现没有小径了。试图回忆起查到的零碎信息找路,但因为人迹稀少,非常困难。要么按着方向慢慢摸过去,要么折返。试着找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很多不确定性,而且必须时刻判断说服自己,不断纠缠要不要留路标帮助返回。纠结着发现时间耗尽,放弃了登顶Silliman Peak的计划,决定折返。
第一次带登山杖跑步。以前带杖背包,深知好的杖法省体力:上山卸掉部分腿力到手上,下山减缓前倾的身体对膝盖冲击,加快下行速度。下山跑步带杖略有不同。有些路段好跑,没有必要用杖,学习了Scott Jurek的手法,双手握在手杖的重心位置,杖尖朝后,掌握节奏后并不觉得不舒服。到了满是石块的路段,有几次紧急需要用杖来制动协调身体平衡,能很快的转换成握杖的姿势。下山时趁机反复练习了这样的跑法,渐渐感受到了用杖的好处。杖成为了手的自然衍生物,人仿佛四肢着地,能做到基本无视下坡的角度和满地石块,不必考虑落点是否完全合适,真正有了踏峰峦如履平地的感觉。有时候第一落点非常不理想,上去以后马上失掉重心,大腿即时爆发重新跃起,有杖在手增加了很多安全保障,延长了寻找第二甚至第三落点的时间。
下山时,终于碰到了一队背包客。在使用频繁的小径上,除了路中间的脚印,路边的某些区域往往有很多背包客手杖戳过的圆圆的小洞。这些小洞,或密集或稀疏,组成了一道特殊的小径语言。下次你的手杖点在这些小洞中时,除了留下你的脚印外,还跟这些时空交错的先行者们打个了招呼。
[叁] Jenny Lake via Stony Creek Trail - Big Meadow Trail - PoopOut Pass
这段山路修筑在高山大碎石块中,其间点缀稀疏的针叶林。年前冬天厄尔尼诺降水丰富,现在初夏积雪融化,大量溪水冲刷山路,有时候溪水借道山路顺流而下,有时候又需要跨过溪水。某些路口因为雷电等原因,倒下的大树横七竖八的砸在山路上,原来的小径常常辨识困难。稍不注意就错看/错过山路的路口,然后很快就偏离越来越远,找不到方向啦。我第一天探路到此,溪水冲刷不能辨识是顺流而下还是跨过小溪,假日头一天没有背包客到这个区域么?怎么地上也没有脚印。无奈决定折返的,折返以后爬坡不久就迷路啦!原来下来的时候光顾着爽,居高临下一路猛冲,依着山势顺着小径没有觉察任何不对劲。好些路口没有细看,回去时候从下往上看,看不见小径的全貌,好多地方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走错了一个路口,转身就找不到路了
Stony Creek (石溪)露营地,建立在石溪边的一块针叶林中,三三两两的宿营位置散落在小溪边上,大多都在繁密的树荫下。这里远离游客众多的热门景点,非常幽静远离文明。除了对面的上游营地(upper stony creek)尽头有个“非正式”小径以外,没有小路可以钻山林。7于是我每天只能反复攀爬这条Stony Creek Trail同一条路。之前做功课习得,这条小径非常野生态没有啥人,需要找路。路上有很多倒下的大树毁坏小径。农业部森林管理的网站这样介绍这条小径:
Recently cleared of most downed trees, the trail is in better condition than it has been in several years, but there are a some rock, water bar, brush and washout issues in small sections. Particularly as you climb in the approach to Poop Out Pass, it can be a steep and strenuous hike in sections. Along the rocky sections, the trail can be difficult to follow so pay attention as you hike. There are usually rock cairns (石头叠起来的汉诺塔/迷你玛尼堆)guiding the way through this area.
公园的森林保护官(Ranger)近年来逐步清理了小径,因为人迹稀少,小径难以辨识的地方,用石头堆起来的迷你汉诺塔/玛尼堆来指路,听着有意思啊吓人哦。第一天爬Stony Creek Trail,才知道在野外真正找路是个基本功夫啊。以前走惯了标识清楚的小径,来到了这个Stony Creek Trail,找路挣扎了好久。半英里陡峭的爬升以后,来到了进入Jenny Lake Wildness (珍妮湖野生保护区)的边界牌子处。野草和落下的松针盖住了小径。有些地方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没有任何颜色的反差,大致能看出比边上的土颜色浅一点点,路面中间稍微“平”整一点,或者草稍微少/短一点。由下往上的山路,加上爬升陡峭,修路的人自然会选择转折向上,我也不停的猜测当初修路的人怎么取山势而上。很快,我就高度依赖各种人类活动的痕迹来导航了。修路的Ranger,最大限度的不搅扰环境,都是就地取材,有时会移动比较大的树枝来标记小径的转弯处,有时会立着埋上一排时头横断小径以防土质流失,有时会搬动路上的石头到边上人眼基本可以看出路来。越走越高,爬上一块近乎裸露的花岗岩山体,小径依稀难辨,只有我自己走过的脚印。前方全靠小小的石头玛尼堆导航,我不停的在我认为的小径走势寻找视线尽头那3-5块小石头堆。几次找寻不到,只好停下四处张望。重新找到,欣喜。就近捡起小径中的一块石头,爬到那里,把它搭在原来的石塔上加高。那一点人工痕迹,就是自然中一点点萤火般的微弱。
重新进入森林,看山势小径在一片山阴横切。林间辨认小径,看颜色的深浅。跟周围的松针野草比稍微浅短些。有时Ranger把横断路中的多年前倒下的巨大树干锯断也是非常明显的人工痕迹。大多数新倒下的大树没有人碰,需要或绕或爬过树干,再寻路。雪水消融,很多小溪顺山势而下,横跨若干次溪水,溪水处最容易迷路,可能由于冲刷掉了人工痕迹的原因。数次需要反复确认。横切完成,小径转向了山势陡峭的爬升,此处基本没有平整的“路”了。隐约沿着一条溪水冲击的V型沟上升,石头镶嵌其中高低不平,此处石头玛尼堆多,一路随手加高,还算顺利。山阴面溪水附近,蚊子众多,围绕着我不停,赶紧爬升匆匆而过。
爬升完那条干涸的溪水沟,大概5英里后,Stony Creek Trail接上了维护比较好的正式小径Big Meadow-Jenny Lake Trail。此处海拔上了9000英尺了(约2700米),比较平坦的一块山脊鞍部,期间7月林间依稀还积有雪堆。这块地方叫Poopout pass。过了这个鞍部,山势下降,很长一段几乎没有树木,裸露的花岗岩碎石和石条堆积,小径穿行其中,折返而下,重新进入树林。此处溪水泛滥,刚开始明显看出溪水接道小径而下,偶尔有脚印踩过溪水边的湿地顺势而下。我也依此前行,希望能到达Jenny Lake。一棵倒下的大树砸在一个路口,恰好溪水断路,我找不到去路了。四处张望并无脚印,决定折返。折返开始爬升来路,一会儿马上发现我迷路啦。
从下往上看小径和从上往下看,是诸多不一样的。从上往下,视野比较大,小径的趋势走向大致有个全貌。从下往上看,只能看局部。有时候小径的路口正对着你,转弯完后的路藏在山间并不可见。如果错过路口,就迷路啦。我在林间转悠着,终于确认我确实迷路了。沿着自己的脚印回去,反复回忆着。良久,找到那个隐藏不见的路口,长出一口气。回到营地。
第3次尝试Jennie Lake,前面的路很熟悉了。过了Poopout Pass,每一个路口都回头看,努力记住。想起第一次迷路的地方,有几棵倒下的树,回程时很容易遮住了路口。临近假期结束,Jennie Lake营地开始有背包客走出来,能依着脚印找路了。第一次没有通过的地方,发现应该是跨过溪水继续前行,而不是沿着溪水继续下行。到达Jennie Lake前一片树林,里面溪水泛滥,绕来绕去,所幸越接近营地,遇到的脚印越多。
Jennie Lake是一个高山湖泊,在一片陡峭的岩壁下,雪水融化,湖水高涨,遇见湖边两位钓鱼的人。互致问候后,我把美景尽收眼底,匆匆折返。回程在一两个路口找路依然彷徨了几次,最终无碍回到营地。
后记
繁忙的小径与周围野生环境反差非常大,所谓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人类活动的痕迹蚀刻在地面上,一眼就能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