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手札•毛诗的独树一帜》之一
1、原文
(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沁园春•长沙
(1925年12月)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词牌韵谱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增韵)中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双调,上片十三句,压四平韵,五十六字;下片十二句,压五平韵,五十八字,共一百十四字,上片四五六七句,下片三四五六句多为对仗。用般涉调。
3、浅读手札
谁的三十二岁,都是风华正茂,他与众不同其实也相同,只不过高山的险峻与丘陵的缓平就是那点区别。
那日途经,再游橘子洲、岳麓山,满怀12年(1911年~1923年)之久的长沙求学与革命的跌宕经历,一时间豪气北望。
深秋的辽阔与清寒勾勒着高远的氛围,随着他的视点全方位地移动,上下左右远近高低。湘江、万山、层林、百舸、苍穹、雄鹰、游鱼,浓烈的色彩,鲜活的律动,被红遍、尽染、碧透、争流。一颗心在寒秋场景里是那么兴奋且急切,为竞争、为改变、为自由而喝彩。
这种浓烈的铺垫悄然改变了孤独的远望,是出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浩瀚眼光,从丰满的远景一下子拉到了对人生世事的探寻与求索。此刻,再也无法遮住诗人的抱负与胸襟,那主宰大地命运的诘问彻底暴露了诗人挑灯看剑的霸气。看到这里谁又能相信,仅是回湖南指导农民运动的他与最终坐拥江山之间的联系。或者,对深邃历史纵深感的内在差异,都将区别人与人不同的命运逻辑与睿智。因此大千世界万象缤纷,跌宕浮沉。
结束了上阕与大自然的同游,诗人更加直接传达了他对活生生的人际关系的关心与关注。此时的他自认为自己早已怀揣了对人生、历史、社会、现实的大课题的笃定,才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曾经过往的书生意气与挥斥方遒。此时的文字一句紧贴着一句,层叠而上的冲动像潮汐的冲击,终于等到了一句石破惊天的“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气势再也难以阻挡,舍我其谁的性格特征从纸面上喷涌而出,是那种强音不断地震动心脏,传递着他将以斗士的形态改变现实的意愿愈发强烈。点起一支烟,平复一下激荡的心情,轻轻落笔最后三句,但还是毫无修饰地表达了他不受羁勒、雄视古今、飞扬腾挪、大局在握的潇洒风流,只不过像是一朵浪花的回头,可它必将东去。
此首《沁园春•长沙》,其心态、情韵、内涵皆外露,直抒胸臆是相当明显的,有血气的方刚。也为其成为革命狂澜的掀动者做了最好的注解。全篇感受用词活泼、畅快与飞扬,多于寒秋那种深沉、苍凉和萧瑟,应该是来自于他对未来的信心满满与决绝。
整首用词都很精美,但是感受诗人用很俚俗的语言比如“粪土”之类与典故并用,却没有任何的粗糙感,反而很有脱离八股诗词的亦步亦趋的那种禁锢,显得自由而接地气,磅礴而却又机智,创造与创新看上去总有一些不经意,实则是底蕴的薄发。
我也抽支烟,然后朗朗发声,亦有插腰而小天下的感觉了。不许偷笑。
201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