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我读了很多关于亲子教育的书《正面管教》、《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由内而外的教养》等等等等,什么要学会无条件的爱,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论学了很多很多,可是每每碰到管教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吼叫与惩罚。事件过后,自己往往又开始自责懊恼,为什么自己总是学不会书本上所谓的情感引导式教育呢?
这个问题折磨了我一年有余,不过最近我开始走出了这个阴影,不是我变得更好了,而是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惩罚是错误的这种观点出现才不到100年,可这两种方式可是人类通过几万年总结出来的教育模式,真的一无是处吗?
看看真正的世界吧,高考没考好,大学会温柔的破格录取吗?业绩不达标,老板会鼓励性的多发奖金?社会只会教会你,平时不努力,成绩不够,那么就不能录取;业绩不好,那就没奖金,甚至被炒鱿鱼。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但同样需要父母帮忙划定一条条边界。道德上的,情操上的,性格上的。这些边界都是模糊的,孩子的学习方式和AI很像,通过一次次尝试来学习。当然可以是父母情感引导式教育,可以是一次次纵容,也可能是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受伤学来的。
妈妈不让孩子碰热水壶,因为很可能发生烫伤。最好的方式就是共情,不断和孩子孩子解释烫伤的原因,用绘本、用故事或是其他方式。不过对于孩子来说,真的让他们完全理解父母的意思真的很难,他们很难举一反三。不碰热水壶那么碰热水杯可不可以?烫伤很疼是有多疼?好奇心强的孩子总想试一试。
吼叫惩罚同样很难一次奏效,不过至少可以让孩子明白父母认真了,他们此刻不该去碰哪些危险的东西。危机时刻,哪容父母多想那一两秒,先制止孩子的危险行为再说。
书本上的知识很难实施的另一大难点就是缺少环境。我们的父母没有这么教我们,身边其他孩子的父母同样不是这么教孩子,一味靠着自己学习,实践,并转化为养育习惯,需要花费的力气要千百倍增加。
要知道,做一切事情都是由成本的。现在的家长负担太重了,双职工还要经常加班,靠一个人可以负担整个家庭开销的那职位一定不低,在中国,一般人根本做不到。所以现在带娃的主力军是老人。而在以前,带孩子是大孩子的事。
无论是老人还是大孩子,让他们也克服那些本能,学会科学养育孩子真的有点勉为其难。而对于父母,除了应付工作,还要应对生活琐事,更要辅导作业。可要知道,这些都不是他们想要的,想要享受的那种生活。
太累了,真心想要做一个书本里的好父母,但是金钱、时间等等成本都不允许我那么放纵。这让我想起那句流行语——你有你的答案,而生活另有答案。孩子不等于全部世界,过好自己的生活,孩子才能享受更健康的爱。为此,放下负担,一边给孩子更好的爱,一边尽量的做到60分父母,既要情感引导,也不刻意排斥吼叫,因为有些时候这样的的确确更加高效。但无论哪种方式,我们都是爱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