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奕訢这个名字,大部分人是陌生的,尤其是对清朝历史不太敏感的朋友,除了历代皇帝和著名的慈禧太后之外,很少人能够关注这位大清朝最后的皇子。
做为道光皇帝最小的儿子,奕訢可以说是在道光当政期间最出色的皇子。但是争位的失败,到中年之后的复起,再到晚年的困顿人生,奕訢其实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和波折。难得的是做为人称“鬼子六”的皇子奕訢,其实不仅本人才华横溢,他的人生也有许许多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一、想升职,击中上位者的痛点很重要
做为咸丰的弟弟,奕訢在各个方面确实比哥哥出色很多。但是在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时候,命运的天平还是倒向了咸丰,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道光的偏爱,更重要的是咸丰更能击中道光的痛点。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道光带诸位皇子打猎,其实也就此机会侧面考察皇子们的能力。奕訢踌躇满志,骑着高头大马,手握弓箭飞奔在丛林中,看到猎物便穷追不舍,拿起弓箭瞄准便射,箭无虚发,势必要让道光和诸位哥哥注意到自己的光芒,不一会便满载而归。奕訢非常高兴,昂首挺胸走到道光面前,将自己猎得的山鹰麋鹿进献给皇阿玛,心中得意这次的头名非自己莫属。
反观咸丰,弟弟们纷纷下场寻找猎物,只有咸丰立定不动,站得笔直目不斜视,仿佛对骑马打猎没有一丝的兴趣。道光不禁好奇,问其缘由,咸丰道:“皇阿玛,儿臣若是骑马上阵,必不会一无所获,但是如今正是春日大好时光,万物复苏繁衍生息,儿臣不愿伤害它们以伤天和,更不愿与弟弟们一争高下伤了和气。”道光听后大为感动,连连夸赞。
其实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很清楚的能看出咸丰打的什么鬼主意。自己做为哥哥,骑马射箭比不过弟弟们,就算一同下去狩猎也争不过奕訢,到了清点猎物的时候道光不闻不问就是好的了,真要计较起来,做为哥哥还不如弟弟,免不了一顿责罚。所以不如反其道行之,利用道光略微优柔寡断的性子,击其痛点,最后反而落个大加赞赏。
二、想露锋芒也要看时机
道光晚年病痛在床,知道自己要不行了,把皇子们挨个叫过来做最后的考察。问到何为治国之道,奕訢两眼放光,摩拳擦掌觉得自己机会来了,赶紧将自己背过的圣贤书通通搬出来,希望能得到皇阿玛的赏识。轮到咸丰,做为儿子的他半句话不说,跪下就抱头痛哭,口口声声说着心疼自己皇阿玛病痛,求皇上快点好起来。这不仅大大的感动了道光,更让道光觉得,唯有如此性格日后才能忧国忧民,当即决定将皇位传给了咸丰。
其实通过以上两点,很多朋友也看出来了。奕訢之所以被后人称为“鬼子六”,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可惜智商过人了,情商却低的令人叹息。
低到什么程度?想想都觉得可笑,你自己亲爹都要死了,就算身在皇家人情淡薄,好歹掉几滴眼泪表示一下。可不知奕訢是真的对皇位急红了眼还是脑子里没这根弦,不看看时机就急着表现自己。
中庸之道讲的并不是让你门门学艺不精,而是不要让自己不分场合地露锋芒。不然你会发现,明明你最有能力,可你就是上不去。
三、傲骨要常存,傲气该抹杀
咸丰去世后,奕訢原本处于自身难保的尴尬境地。但因昔日的慈禧与慈安两宫太后受到八大顾命大臣施加的压力,秉着“权力到手死抓不放”和“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革命战友”两大原则,联合奕訢发动了辛酉事变,年仅六岁的载淳做得皇位,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而奕訢摇身一变成了权倾一时的摄政王。
中年的春风得意将奕訢吹的晕晕乎乎的,我不懂政治,但是翻阅历史资料或者看看电视剧也知道当时的奕訢拿着慈安太后做靠山,因为政见不同多次与慈禧针锋相对,完全忘记了曾经救自己与水火当中的嫂嫂。
谁知好景不长,慈安太后突发暴病身亡,没了依靠的奕訢一夜之间从天堂掉到了地狱,渐渐自己的权利被慈禧剥夺的一干二净,每日早朝站在群臣之首傲视群雄的位置,也逐渐成了摆设。
道理很简单,不管身处什么位置,哪怕这世界没了你不行,也要常常怀有一颗谦卑的心。这道理谁都明白,但是真要从无到有还是因为自己的奋斗而得来的,谁都会有一种“暴发户心理”,往往傲骨不见得几分,骨子里曾经的自卑如今披上华丽的伪装,抬起下巴改名为傲气。
另一个“暴发户心理”严重的代表人物,是慈禧身边昔日的红人安德海,因为辛酉事变中送信有功,安德海在慈溪身边混得越发得意。诸多人对他的阿谀奉承我们暂且不表,就连“大太监不得出宫三个月以上”明令禁止的宫中禁令,安德海也丝毫不放在眼里。没办法,谁让咱得宠呢?可这就坏了事儿了,慈安和奕訢正看其不顺眼,抓着把柄便不放,还未等回宫,安德海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被捉拿问罪,进而问斩。
宿命论说过:大清的最后一个皇子的死亡,也就预示着清朝的灭亡。在奕訢皇子身上,不管是其智商给我们的正面教材,还是其糟糕的情商给我们反面的教训,都像许许多多其他历史人物一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