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学弟和我说,他和女朋友小A分手了。
学弟高中复读一年,却没和小A在同一个城市;
大四毕业,学弟在小A的城市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最后去了南京;
小A瞒着学弟,想去南京实习,制造惊喜,却被辅导员刻意安排到张家港...
生活就像被安排好一样,各种错过
那天,学弟乘着最早的一班车,瞒着所有人,悄悄跑过去,只想看她一眼,一别即永别,只愿她安好。
前段时间,师傅和我说,要告诉我一个坏消息——小蔡同学可能要有女朋友了。
“挺好的,这个怎么是坏消息?”
师傅反问我:“你难道不难过?你知道我一直很看好你们两个人的...”
“那是师傅你想多了,我们一直都只是搭档关系。”
师傅沉默了片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师傅是过来人,你们两个都是不会去表达的人,明明...”
可是,师傅,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我们身边会有很多人,到最后才发现那些只是我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
人在成长,感情观也在成长。
❤
曾经我们拍着胸脯说着:我绝不将就
我等的,一定是一个理解我又被我理解的人。
我爱的,和爱我的我都不选,我选的一定是那个我爱的且爱我的人。
可是九分无奈,十分现实。
时至今日才明白承诺这件事情,不要随便说出口,谁让人生变数太多,我们一不小心就会自己打自己的脸。
网上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当你认真谈过一段感情,最后却分手了,后来你会很难再去喜欢别人,你不想花时间不想去了解。就好比你写了一篇文章快写完了,老师却说你字迹潦草,把作业撕了,让你重新写一篇。虽然你记得开头和内容,但你也懒得写了。因为一篇文章花光了你所有精力,只差一个结尾,你却要重新来过。”
年少时爱上了一个人,只因那日阳光正好,而他刚好穿了那件我喜欢的白衬衫。
而现在即使有那么一个人,我们口中所谓的“喜欢”也不会如年少那般大胆、炙热且单纯了吧。
回头看看我们这些老朋友们,才分别几年就变化很大:从短发素颜的穿衬衣球鞋的,到涂着蔻丹挂着耳环的烫着头发打着领结的,从说话还带着口音傻笑嘻嘻的,到委婉客套酒桌气十足的。
时间过得太快,从那个彼时到此刻只是一部还未放完的电影,只不过前部分过于拖沓和冗长,在记忆里喧宾夺主,给人一种,那本是永恒的错觉。
学弟和我说,他要回老家了,父母年纪大,家里还有一个小妹妹,他们都需要人照顾...
越长大,越发现,其实我们已经够累了,自己的出路都不太找得到,更别说两个人共同的出路了。关于另一半的幻想不再天马行空梦幻绮丽,会更实际,更小,更具体。
从“牵着手周游世界”到“能租得起一个温暖的房间”。
从“你喜不喜欢我”到“你家人喜不喜欢我”。
从“相爱到永远”到“努力再多爱一天”。
我和学弟说,我慢慢开始相信在一起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合适。最喜欢的永远会藏在心里的某个角落,那里既温暖又脆弱。
学弟说,他也相信。
有一个很心酸的故事:
女孩毕业后,选择了就业,男孩选择考研,两年后,男孩想继续深造,和女孩说再见(暂不评论这种方式的对错),因为他舍不得。
舍不得你伤心难过时,无人依靠
舍不得你满心欢喜时,无人分享
更舍不得你在最美好的年纪,遥遥等待。
所以,我想“放你走”
我的一对好友在一起快5年了,去年还曾和他们一起在上海游玩,女孩跟我说,她希望他们结婚那天在外滩震旦大屏广告牌上写上:她喜欢他。
现在男孩身边有了新的身影,不知道他每次经过外滩时,会不会想起那个傻傻的女孩。
女孩也快结婚了,我却再也看不到她闪着星光的眼睛。
再也不会因为一个人只是穿了一件我喜欢的白衬衫,唱了一首我喜欢的小情歌,写了一首漂亮的字而喜欢上对方;我们开始权衡利益优弊,开始本能性拒绝逃避却又顺从长辈的安排,开始慢慢认清现实,寻找所谓的“合适人选”。
“我从来都无法得知,人们是究竟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我猜也许我们的心上都有一个缺口,它是个空洞,呼呼的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所以我们急切的需要一个正好形状的心填上它。就算你是太阳一样完美的正圆形,可是我心里的缺口,或许却恰恰是个歪歪扭扭的锯齿形,所以你填不了。”
写这篇文章其实有些心酸,听到一些故事,想到很多人,我最亲爱的你们,无论几年之后你挽着谁的手走进婚姻的殿堂,无论我知不知道对方的名字,都会发自内心地祝福你的选择。
只愿你是真的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