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到了,高考也出成绩了。
一年里暑气最盛的时节,唯有追求清凉才对得起这份惬意。
那么,去游泳、去喝茱莉普吧...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茱莉普(Julep)这个词最早来源于西班牙语,特指一种带甜味的药引子。
而早在18世纪的美国南部地区,便有了一些『 薄荷茱莉普 』的市井传说。
1803年,一本旅行日志中首次出现了关于这款鸡尾酒的文字记载。
书上说,弗吉尼亚人起床后都会喝上一杯『 薄荷茱莉普 』,看着倒有点像我国某些省份喝早酒的习俗。
到了1875年,著名的肯塔基赛马大会开始举行。
时年,『 薄荷茱莉普 』一跃成为官方指定鸡尾酒。
1930年代开始,为了给冠军颁发一个独特的奖杯,赛马大会专门找珠宝商定制了一款镀金茱莉普杯。
从那之后,『 薄荷茱莉普 』开始沿用标志性的茱莉普杯和茱莉普勺,专供赛马选手使用。
当时作为身份的象征,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传统。
从上述编年史可以看出,『 薄荷茱莉普 』几乎完整见证了美国南部的发展历程。
让美国政府给它颁发一个终身成就奖,不过分吧?
从典故可以看出,『 薄荷茱莉普 』已经等同于肯塔基赛马大会的形象大使。
同时,作为一款标志性的波本鸡尾酒,被IBA定义为“当代经典”。
虽然是波本鸡尾酒,但『 薄荷茱莉普 』最初使用的基酒是白兰地。
19世纪中期,法国的葡萄园被根瘤蚜大面积侵袭导致减产,波本威士忌才得以改天换日。
这个在『 萨泽拉克 』那篇专门讲过,这里就不赘述啦。
使用薄荷的时候轻拍一下,释放出薄荷脑的气息即可。
不宜捣得太碎,不然都是牙膏味。
或者用薄荷糖浆代替砂糖,既保证了甜度,又不会有很明显的牙膏味,一举两得。
关于配料要特别说明一点,『 薄荷茱莉普 』有专门的载具:
茱莉普杯和茱莉普勺
茱莉普勺可以酌情使用。
但为了更具仪式感,尽量使用茱莉普杯,银杯和铜杯都可以。
因为金属的导热速度比玻璃快,更容易在杯子表面形成冰霜。
因此在视觉和触感上,金属杯子更容易给人清凉的感觉,当初『 莫斯科骡子 』就是这样一种设定。
唯一的弊端就是,碎冰融化的速度太快。
你得麻溜地喝,不然影响鸡尾酒的后调风味。
『 薄荷茱莉普 』做起来稍微有点难度。
一方面需要专用的茱莉普杯,成本不菲。
同时,调制的过程中还很讲究顺序,一不小心就整岔劈。
一起来看下具体的调酒过程:
Step 1: 取7-8片薄荷叶用手掌拍击,擦拭杯口后放入杯中;
Step 2: 加入薄荷糖浆 10 毫升、气泡水 30 毫升;
Step 3: 略加搅拌后加入碎冰至7分满;
Step 4: 加入波本威士忌 45 毫升,再次搅拌后加满碎冰;
Step 5: 用薄荷叶装饰杯口,『 薄荷茱莉普 』就做好啦;
有些考究的调酒师,他们的顺序比这还要细致。
波本威士忌先放一半,加碎冰搅拌后再放一半,最后加满碎冰。
这样,整杯鸡尾酒的物理层次会更均匀一些。
还有一些更用心的调酒师,他们把茱莉普杯放入加满碎冰的冰桶。
一番捯饬后拿出来,整个杯身都附满了碎冰,还没开喝就冷得一哆嗦。
但这样特别容易化水,不方便手持,居家调酒不建议这样做。
非要改良的话,我倒有一个Tips:
加满碎冰之前,注入2滴桃味苦精。
新鲜的薄荷叶用桃味苦精烘托一下,能与波本威士忌融合地更加淋漓尽致。
一边聊天一边咂摸,碎冰融化后的每一口浓度和香气都不一样,越往后越有感觉。
没想到吧,这里还有一个隐藏成就。
仔细看的话,『 薄荷茱莉普 』跟“嗨爆”的结构几乎一模一样,无非加了几片薄荷叶。
但细究之下,『 薄荷茱莉普 』比“嗨爆”问世要早得多,以至于没人能说清它的最初来历。
不由地想起B站前年上架的一部电影《绿皮书》,剧中出现了一首很悠扬的曲子《One Mint Julep》。
我又去翻阅了一些资料才发现,这样一杯代表美国精神的鸡尾酒,很可能是黑人奴隶发明出来的。
甚至,将大量碎冰应用到『 薄荷茱莉普 』的做法,就来自这帮黑人调酒师。
这在那个年代,属实有点前卫。
当然,这部片子不是讲鸡尾酒的,更多是对种族问题的刻画。
说多了容易剧透,感兴趣的可以移步,绝对值得一看。
好啦,今天的『 薄荷茱莉普 』就分享到这里。
“ 想喝鸡尾酒,调嘻全都有 ”
敬请大力关注『 调嘻鸡尾酒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