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
母婴同室但不同床——为了安全牺牲一点方便
太晚分房睡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吗?
宝宝太晚分房睡易性早熟怎么办?5大妙招帮你解忧
7种情况下跟孩子分房睡,不仅容易失败,还会伤害到孩子
不分房睡,会影响孩子独立性吗?一些经验认为,父母长期与孩子一起睡,可能对孩子养成独立性带来一定阻碍。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回想我们小时候,很多人家里都没有条件分房睡,但父母可能会在别的方面注重培养我们的独立性。包括现在,也有很多家庭一开始不具备分房的物质条件。实际上,不能简单地说不分房睡就会导致孩子以后不独立,是各种因素综合起来才会影响孩子的整体人格发展。
那么,不分房可能有什么危害?不分房睡真正可能直接影响的,是夫妻双方的关系。母亲与孩子同屋,可能会促使母亲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使伴侣受到冷遇。孩子与父母同屋,会直接影响夫妻生活的质量。这些因素可能会对维系家庭关系带来更大的风险,而家庭关系不和谐又是孩子人格发展最大的阻碍之一。
一、什么时候分房睡比较合适?
2 岁以后到 4 岁之前是比较合适的时机。4~6 岁的儿童处于「性蕾期」。也就是说,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开始对男女性别产生好奇和初步的认知。4 岁以后还不分房睡的话,很有可能会对孩子的性认知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扰。2 岁之前就过早分房睡,也会有一定的风险。这时孩子会有较强的「哺乳依赖」心理,而且还不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过早强迫孩子自己一个房间睡,有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安全感缺失,甚至可能影响今后健全的性格发展。
另一方面,等孩子稍微大一点(3 岁左右),情况趋于稳定,这时候其实是修复夫妻关系的最佳时期。在这之前,家长可能会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忽视了与伴侣的感情。夫妻在这个时间点重新设法找回彼此爱情的火花,非常有利于稳固家庭关系,而和谐的家庭关系才更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我们再回到分房睡时间点的设定上面来。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到底是 2~3 岁还是 3~4 岁,要取决于孩子和父母有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例如房屋的装修、儿童家具的配备、孩子和父母的心理准备以及孩子是否学会必备的生活技能等。
二、分房前要做哪些准备?
一般来讲,随着自我意识发展,大概 3 岁左右,孩子就会逐渐表达出想自己睡的意愿了。家长这时候顺其自然就好,不用表达出过分的担忧和不舍,反倒需要转变自己的心态,要对孩子这样的改变表示高兴,因为自己有独立的空间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当然,在正式给孩子腾出一个房间自己睡之前,还是可以做一些准备。
- 教孩子管理自身内务
包括教孩子叠衣服、铺床、叠被,养成睡前刷牙、换睡衣等良好的睡前习惯等。到了学龄期,还可以教孩子收拾书包和书桌、自己定闹铃等技能。教会孩子一系列掌握和管理自己生活的必备技能,才是培养独立性的最务实的措施。
- 使用非物质奖励
物质奖励往往是个无底洞,今天奖励一个小玩具,可能明天就需要有更贵重的玩具才能得到相同的激励效果。但是非物质的奖励,如口头夸奖、拥抱、亲吻等,可能是表达父母对孩子认可最好最有效的途径,时效性往往也会比物质奖励更长久。
- 硬件上的准备
床、衣柜、桌子等硬件配置要符合孩子年龄的尺寸。尽量不要一开始就使用成人的家具。如果孩子较小,还需要在坚硬物体的棱角处贴上软垫防止不必要的意外。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在房间中安装对讲机或者无线摄像头,以便在夜晚出现危险时能及时发现。当然,等孩子大一点还是不要用了,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其他方面的配置可以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灵活变化,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三、让宝宝愿意分房睡的妙招
1.从分床不分房开始
平时习惯跟妈妈同床睡的孩子,如果操之过急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睡的时候会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妈妈一开始可以通过分床不分房的方法,让孩子慢慢适应和过渡。
2.孩子分房时,大人不要锁房门
如果条件允许,妈妈睡觉时可打开门,让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以便随时观察孩子的情况。即使不能这样做,妈妈睡觉时也不要反锁房门,以便孩子半夜害怕能随时进来,让孩子睡得更安心。
3.平静对待孩子的“不适应”
有些孩子半夜醒来会找妈妈,这时,孩子处于朦胧状态,千万不能对孩子进行大声呵斥,这样会令孩子感到更紧张更清醒,不利于孩子重新入睡,还会吓到孩子,从而留下心理阴影,更不敢一个人睡觉。应该平静对待,尽快陪孩子重新回到自己的房间,安抚他继续睡觉。
4.把孩子的房间布置成他喜欢的动画世界
一下子让孩子到新的房间单独睡觉,可能会让他们陌生和不安,妈妈可以将孩子平时玩的玩具放在房间内,布置成孩子最喜欢的动画世界,铺上孩子平时用开的被褥,有熟悉小物的陪伴可消除孤独感,更利于孩子入睡。我侄子特别喜欢猪猪侠和光头强,所以嫂子已抓准了他这个软肋,即将用动画世界诱惑他分房睡啦!
5.睡前讲故事,成功独睡给奖励
妈妈睡觉前,最好在孩子房间陪伴,给孩子讲讲故事、玩玩小游戏、说说悄悄话,让孩子感觉即使分房了,妈妈还是那个疼爱自己的妈妈,自己还是那个被爱着的孩子,更利于他们接受跟妈妈分开睡的事实。如成功分房睡觉要夸夸他或给予适当奖励,如“宝宝好勇敢哟,敢一个人睡觉了呢,妈妈今天早上给你准备了你最爱吃的……”
另外,孩子在睡眠中成长最快,因为睡眠时脑部会在晚间分泌各种激素,包含促进孩子长高的成长激素哦。所以,家长们记得要让宝宝早睡早起,养成固定时间睡觉的习惯哟,注意睡前让宝宝去尿尿,以减少夜里醒来的几率。
6.固定睡觉时刻
平常固定孩子上床睡觉的时刻,让孩子养成规则的休息,孩子更简单入眠。入眠前记住尿尿,以防止孩子深夜醒来添加惊骇感。睡觉前不要打骂孩子,也不要让他们看过于剧烈的电视或游戏,坚持平缓的心情,孩子睡得非常好。
7.跟孩子来个小约定
关于分房睡,母亲能够提前与孩子做个约定,比方孩子生病、难过的时分,能够回来跟母亲一同睡,平常都要恪守这个规矩,没有特殊状况不能犯规,否则假如母亲因为心软屡次犯规,会致使越分越不能分的后果
四、孩子不情愿怎么办?
如果家长表示要分房睡,孩子不同意怎么办呢?在这里,根据不同的问题,我给遇到这种情况的家长提出 3 点建议,希望能帮到大家。
- 分房前先分床
婴儿与父母同床,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其实更推荐父母和孩子分床不分房。(点击查看:美国儿科学会推荐——母婴同室不同床)孩子不情愿分房,有可能是因为没有体会过有独立空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分床睡,其实孩子自己也更舒服。建议选择先分床睡,等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再分房可能会更容易。
- 与孩子平等沟通
这里讲的平等,也包括家长需要注重平等对待自己,不能为了孩子的意愿而无条件牺牲自己的诉求。这样其实对整个家庭都不好,最终可能会危害到孩子的成长。
- 温柔而坚定的态度
孩子可能某天忽然又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睡了,出现这种反复是很正常的。偶尔一次可以,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家长应该温柔而坚定地拒绝孩子的要求,并表达父母想自己睡的意愿。这有利于建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威信和规则感,降低孩子日后无理取闹的几率。
五、下面7种情况下跟孩子分房睡,将很难避免失败
1、如厕训练期间
有些孩子1岁多进行如厕训练,但大多数会经历长时间的失败,最适合的年龄是2岁,幼儿说在往期的文章有详细分析。但即使在孩子2岁的年龄进行如厕训练,孩子们往往经历比较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他们的括约肌刚成熟,不那么听使唤,孩子们也心怀担忧,尿裤子、尿床是常有的事情,但这样的意外会跟父母的期望冲突,孩子们常常很紧张。如果在如厕训练期间,父母跟孩子分房睡,将会加大孩子的心理压力,无助和紧张情绪可能会压垮孩子的自信,最终的可能便是如厕失败,分房也会失败。
2、孩子受到严重的批评或打骂
当孩子经历了父母严重的批评或打骂时,如果父母同时让孩子分房睡,也会经历失败。一般来说,被批评和打骂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是这样的:怨恨、委屈、反抗、低自尊。如果这时父母让孩子开始独立睡一个房间,后果可想而知,孩子们可能跟父母对着干——偏不自己睡,或者宁愿睡地板或跟家里的宠物一起睡。当怨恨淡忘,孩子很可能会恢复原状。
3、刚上幼儿园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数情况下会经历分离焦虑,孩子们会因为跟父母家人分离而伤心欲绝、丢失安全感,如果这时父母跟孩子分房睡,对孩子会是“伤口上撒盐”。孩子们大概会想:爸妈不要我了,把我丢给陌生的老师,晚上也不跟我睡。孩子会经历怨恨、无助、低自尊,一有机会便会做出更“黏”的行为,即对父母的依赖感更强。这情况下,你难道还能奢望分房成功?
4、弟弟/妹妹出生
弟弟/妹妹的出生,会给任何孩子造成压力。这方面的压力,来自父母或家人对新生儿更多的关注和照料,陪伴自己的时间少了,以往只属于一个人的“专利”,比如买玩具、新衣服、去游乐场,多了一个弟弟/妹妹跟自己一起拥有,孩子会被嫉妒、担忧和焦虑侵袭。这时如果父母跟这个孩子分房睡,将新生弟弟/妹妹安排在与父母同一房间甚至跟父母同睡,孩子会感受到严重的伤害和遗弃感。
5、父母闹激烈矛盾
有些家庭的父母,会毫不顾忌地在孩子面前发生激烈的争吵甚至肢体冲突,这时给孩子带来的心灵冲击是安全感丧失,似乎以往那个温暖的家庭没有了,有些孩子会认为父母的冲突是因为自己不够乖。如果经历了父母激烈矛盾的孩子面临分房,孩子会感受到遗弃感或惩罚感,刚刚经历父母冲突的恐惧,分房再一次加重了孩子心中的恐惧,孩子会以哭闹或不愿跟父母分开作为反抗。
6、亲人病重或刚去世
跟孩子亲密的亲人病重或刚去世,毫无疑问也是不适宜跟孩子分房的。孩子处于对亲人健康的巨大担忧,或者正在经历失去亲人的伤痛中,跟父母分房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还有就是对无知的恐惧。这些孩子很可能会在半夜惊醒,甚至会惊慌失措跑回父母房间寻求安慰。
7、搬新房子
从一个熟悉的地方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孩子们会经历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不仅要重新适应一个房子,还有新伙伴和新的玩耍场所,孩子在这方面的压力虽然是轻微的,但如果在这时跟孩子分房,将会加大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产生不安感。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分房这一过程更顺利,还是让孩子熟悉一段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