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笔记》目录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二 晴
《查令十字街84号》以书信集的形式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汉芙和伦敦旧书店书商弗兰克·德尔跨越了20多年的传奇书缘,被誉为“爱书人圣经”。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书迷到伦敦查令十字街朝圣。这本书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广为流传。
这也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二十年的等待和挂念,虽然最终成为一抹忧伤和遗憾,却也成就了一段不了的情缘。
01
海莲·汉芙生前从事最多的工作是为电视影集撰写剧本。她的书信集《查令十字街84号》于 1970 年首版问世,旋即被爱书人奉为经典;英国版则于次年出版,同样在英伦地区引起回响。1971 年 6 月 17 日,汉芙应英国出版商之邀,终于飞抵伦敦,实现了她的夙愿。她终于见到了让她魂牵梦绕的查令十字街84号,见到了一直给她寄书的那个小书店。书店书商弗兰克早已离世。故地虽在,斯人已逝。查令十字街84号也成为了海莲和所有爱书人忧怀感伤的记忆。
海莲是个有爱心的人。贫困潦倒的她连去伦敦的旅游费用都没有,却给弗兰克及其同事、邻居寄去了鸡蛋、罐头、火腿。有人去伦敦旅游,她托人给女士们带丝袜过去。当时的英国处于重建时期,物资短缺。海莲寄给弗兰克及其同事、邻居的物资犹如雪中送炭,让处于物资贫乏的书商及其同事、邻居感受到来自异国他乡的温情。
弗兰克能满足她的各类离奇古怪的要求。只要她要的绝版旧书,弗兰克都能想方设法找到,而且细心地为她留意、留下整洁美观的不同版本。弗兰克给她送了漂亮的手工桌布。
书信往来逐渐从海莲和弗兰克之间扩大到海莲和书店员工以及弗兰克一家人之间。通信频率不一致,有时候一个月好几封,有时候一年几封。对话内容从最初的找书扩展到相互发牢骚扯家常。甚至弗兰克的妻子在信里直接表达了对海莲的嫉妒。作为书商,弗兰克会收到很多信,但是让弗兰克最着迷的是海莲的信。
02
书信体在传达情绪上有着小说不能比拟的阅读感受。书信最能反应一个人的心理和情感。这两个人的性格也正是通过书信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
海莲和弗兰克分别代表着美国的自由和英国的绅士。海莲是个率真的人。她对弗兰克及其店员、家人、邻居的关心和牵挂,对弗兰克的发自内心的感激和亲切,对各种书籍的恣意评论和指摘,都毫无保留地表现了出来。弗兰克则是一个典型的英国绅士,刚开始的严肃矜持以及后来的互相熟识、和蔼可亲一直自然而然而又中规中距,让人心生敬意。
弗兰克虽然没有和海莲见过面,但是他却一直期待着海莲的到来。他在大量的信件里写着:期待你的到来,给海莲预备好房间。从他的邻居老太太家,到他家,一直给海莲留着房间。作为英国的绅士,弗兰克的表达极其含蓄。他从不说我爱你,从不诉说思念,他用极其委婉的方式表达他对海莲的情感。
只要你来,我一直都在。我给你准备了房间,你想住多久都可以。
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弗兰克一直到死也没有等到海莲。远隔万里,海莲甚至都不知道弗兰克什么时候离开人世。
弗兰克,如果时光倒流,你会不会一直把爱藏在心里?你会不会飘洋过海去看海莲?
03
海莲和弗兰克以书为媒,从相识到相知,互相信任,相知相惜。他们在长达二十年的通信时间里始终未曾见面。虽然他们相隔万里,但是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意却永存于心。
海莲对阅读的执著、语言风趣、对弗兰克及其书店的同事们、家人、邻居的体贴、关怀跳跃于一封封书信的字里行间,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的经历。
一般情况下,买书人和书商正常的联系方式是:买书人开出自己预定的书单、附上定金。书商寄书,报上书价、邮费、关税、客户余额。然而本书的作者海莲和书商弗兰克却一把一封封因为买书、卖书往来的书信写成了温暖无数爱书人的“情书”。
时间和距离不能阻挡海莲和弗兰克的真情。虽然他们相隔万里,未曾谋面,但是他们的真情却一直延续了20年,甚至更为久远,直至今天。
这是一封最美的情书。最美的情书不需要说一句我爱你,也不需要诉说思念,却能够让我知道你一直都在。只要我有任何需要,你都会满足。只要你来,我会一直等你,并且一直给你预备好房间。
04
从前的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只要有收信地址,无论多远多偏僻,邮差也会把信送到。
现在呢?有了手机、网络以后,手机信息、电子邮件、QQ、微信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传送、接收信息。如果没有电话号码,邮局不会给你寄信。即便是邮局给你寄信了,你的地址写得清清楚楚,你的信件也无处投递。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悲哀。
你要想给一个人写信,你就必须有他的电话号码、收信地址。有电话号码了,谁还会耐着性子写信,等着快递员把自己的信送出去?然后再等着收信人回信?有什么想法?打电话,发短信。
酒越陈越香。缺少了酝酿、等待的情感犹如快餐虽然能够及时满足你的需要,但是因为其方便快捷反而使得情感变得很淡,欲望变得很强。一封可以写得荡气回肠的信如今都变成了碎碎念。我爱你,我想你,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见面……这些话可以秒发并被秒收。爱或不爱,想或不想,见或不见皆在一念之间。手起信落,干脆利索。
现在手机是最普遍的通讯工具。如果不是贫困地区,几乎是每个成年人都会是人手一部手机。想找谁,想见谁,想发信息,只要有手机号码方便得很。秒发秒收。
因为手机,成就了多少情缘?又毁了多少姻缘?
05
有了网络、手机,现在谁还写信呢?
虽然我们的手机号码簿、微信通讯录存了几百个电话号码,但是有多少个能够长期联系的知心好友?在我们孤独寂寞、痛苦迷惘、无助的时候,在我们放声大哭的时候,在深夜里,能够给谁打电话?有多少人懂我?
在写信都成了稀罕事的今天,想想海莲和弗兰克之间的情感,有多难得?20多年的书信来往,跨越了两个半球两个国家,让人感叹不已。虽然他们之间的信件内容简短,大多数是购书付费、问候祝福之类的话题,但是流淌在信件中的真情让人感动。他们彼此信任、互相牵挂,所结成的深厚情谊让人感动。他们之间没有暧昧,没有甜言蜜语,就是这样以书为媒,通过书信在一起相互陪伴了20多年。
当海莲和弗兰克的故事被拍成电影后,有一篇影评写道:“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也并非被撕去,而是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在这个真实故事的背后,我相信的是他们之间的感情早已超越了距离、时间和生死。不论是友情、爱情还是亲情都无法去定义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互相懂对方,他们知道对方想要什么,他们一直在互相关心、牵挂、等待。人生在世,要找到这样一个知音不容易,找到一个懂你并且愿意等你的人更不容易。
不管你来不来,我会一直等你。不管距离多么遥远、时间多么漫长小强、你在不在,我都会去看你,献上我深情的一吻。这是多么动人的故事!多么深厚的情感!
在这样一个夏天,阳光正好,轻轻地摊开洁白的信纸,我很想写一封长长的信:
“亲爱的……”
可是,亲爱的朋友啊,你在哪里呢?我的这一封信将寄往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