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只需要做好三件事,去细务,识大体,知人善任,其余的事情交给下属来做,领导这三件事当中唯“知人善任”最难,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是一种智慧。
有人活一辈子也不知人,全凭感觉,在所谓他认可的人身上吃了一次又一次亏,但他依然相信这个人人性的好,真不知道该骂他,还是该向他致敬,真是傻得可爱。但作为一个领导如果没有了知人识人的能力,麻烦就大发了,他会害了团队,甚至让无辜的人蒙受损失。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你说千里马和伯乐哪个更重要呢?一个人才如果遇到一个瞎头闭眼的上司,算他倒了八辈子霉,反之,一个人遇到一个懂他、器重他的上司又是多么的难得啊,这可是知遇之恩,可以说是生命中的贵人吧,人生得贵人相携是何等的幸事!
关于识人,孔子“”叩其两端而揭”的方法很实用,要看清任何事情和人,需做减法,不要搞得太复杂,子曰:“视其所以,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人焉叟哉,人焉叟哉!”从一个人做事的动机、解决问题的途径,结合这个人平时的言行,三方面综合起来考察,就能看得清楚了。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事做对了,人就对了;人对了,事情也不会错到哪里去”。有个朋友跟一个回复说:“人对了,世界就对了”,接着他又说,领导力就四个字“敬天爱人”,我说,我在下一章就是讲这个啊,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在《论语.颜渊篇第十二》里有一段樊迟和孔子,以及樊迟和子夏的一段对话,正是阐述领导力“敬天爱人”的内涵的,领导最大的功德莫过于用对人!反之,领导最大的过错也莫过于用人失察,用人适当!
原典: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在《论语》中被孔子骂过的就那么几个人,子路、宰我,还有就是樊迟。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又问什么是知?孔子说“知人”,看樊迟一脸的懵逼像,孔子又补充了一句“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不达,意思是还是没听懂,出门遇到子夏,他就向子夏讨教,他把老师对他说的话原原本本转告了子夏,子夏听完一拍大腿说,老师的话内容太丰富了啊!他说,舜帝如何有天下的啊?因为他选中了皋陶帮他治理天下;商汤如何有天下的啊?因为他选中了伊尹帮他治理天下!国家需要贤明的君主,更需要贤能的群臣,刘备有天下,除了张飞,关羽,还有诸葛亮嘛,就是这个道理!子夏的这番阐发,至于樊迟有没有听明白,书中没有记载,我也不得而知。
时下,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孔夫子的这段话呢?鲜矣!这里就是知人善任的问题,马谡失街亭是诸葛亮的错,还是马谡的错呢?明知马谡的致命伤,硬是利用这点去害人的话,这次不死,以后也是在劫难逃吧,当然诸葛亮不是这样的人,也绝不会干这种缺德的事情,但现实中这么算计人的应该有吧,我不杀伯伦,伯伦却因我而死。
上次去拜访客户,客户的前厅就有“敬天爱人”四个字,自从日本的文化贩子稻盛和夫先生说出来后,又被中国人搬了回来,放在了大厅里,但真正理解的我估计不多,真正践行的我估计也不多。
敬有尊道贵德之意,但仅仅停留在尊敬的层面是不深刻的,敬的本质是对自己的本职具有的神圣责任感;爱人也不是关爱和爱护,而是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作为领导须践行曾子的名言:仁以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不是大道理,回归到爱人、知人和善用的点上,大道理就落地生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