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革命社团的革命报刊
随着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各界民众建立了各种革命社团和组织。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对民间办报办刊活动公开支持,加之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各界民众也亟需有自己的宣传阵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因此,广东革命团体的革命报刊出现了争奇斗艳、勃兴繁荣的局面。从这些报刊的性质和面向的对象,可把其分为工人报刊、农民报刊、学生报刊、妇女报刊和军人报刊五大类。
大革命时期的工农报刊异军突起,其中刊期较长影响颇大的当数《工人之路》、《中国农民》、《犁头》(旬刊)等三种。《工人之路》是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工人报刊,是在省港大罢工的背景下,共产党为了维护工人阶级利益,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而创办,是省港罢工委员会的机关报,由邓仲夏主编。该报以“作工人阶级的喉舌”为宗旨,设有“短评”、“小言”、“特载”、“名词解释”、“工人常识”等栏目,先后辟有《吼声》、《工人俱乐部》、《工人常识》副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常识和报道国内外时事消息,以“供工人关于政治方面、革命方面、斗争方面种种常识材料”。《工人之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还坚持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号召群众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并揭露军阀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的阴谋。
农民报刊除有国民党农民部主办的《中国农民》、《农民运动》外,主要有广东省农民协会的机关刊物《犁头》(旬刊)。《中国农民》、《农民运动》为广东最早出现的农民刊物,其多刊载共产党人毛泽东、李大钊、谭平山、阮啸仙、彭湃和国民党人甘乃光、邓演达等的文章,以报道农运消息,研究农民问题,目的是“唤醒农民群众”“参加国民革命工作”。《犁头》(旬刊)对宣传广东农民运动起了积极作用,其《犁头宣言》声明:“犁头的使命只是生的创造,恶的铲除,不知其他!”并指出,“我们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媚外军阀、买办地主、劣绅土豪、贪官污吏、骄兵悍将”,把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其内容刊载有广东省农民协会的通令、文告、章程、会务报告的文章,辟有“农民俱乐部”、“短评”、“农运消息”等专栏,以浅显而有趣味的形式,宣传国民革命思想,深受人民的欢迎。
广东的青年学生、妇女在国民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也积极投身社会革命,成为国民革命的两股重要力量。青年学生朝气蓬勃,在革命洪流中积极成立革命社团,办报办刊,支持国民革命,其所办报刊主要有《新学生》、《广东青年》、《青年之光》、《血光》、《知用》、《励新》等,其中由新学生社主办的《新学生》,影响之大,波及范围之广,可谓在学生报刊中首屈一指。《新学生》主要内容有“时事评述”、“学术研究”、“青年问题讨论”、“读者之声”、“革命文艺”、“社务报告”、“新刊介绍”[1]等,以供向民众宣传革命思想、革命知识的材料。该刊还辟有“反帝国主义运动”专栏,专载反帝国主义的文章。《广大学生》和《青年之光》也在反对帝国主义,抨击封建军阀、官僚,引导学生投身国民革命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外,大革命时期在广州求学的留省学生也成立社团,办报办刊。这些报刊在省城和各地方之间建立起了革命信息和思想传播的桥梁,把“中央”和地方联系起来,成为广东革命报刊的一大特色。
广东的妇女刊物主要有:《广东妇女解放协会会刊》、《光明》、《妇女生活》等。《广东妇女解放协会会刊》设有“短评”、“论著”、“文艺” 、“妇女消息”等栏目,刊载提倡妇女解放的专论文章和文艺作品,并不断变更调整内容,以适应革命形势发展变化需要。1925年冬,《广东妇女解放协会会刊》改为《光明》,增加了篇幅和内容。至1926年底,因“《光明》的内容不甚适合于妇女们的要求特改为《妇女生活》”,[2]专载关于妇女切身问题的讨论及各地妇女运动的消息。
——————————
[1]《团广州地委宣传部报告》(第十四号).1925年7月20日.
[2]《广东省党部妇女部妇女运动报告》.《中国国民党广东省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6年12月出版。转引自叶文益著《广东革命报刊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