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富曾反复说一句话:“在接受心理咨询之前,你的问题大于你;接受心理咨询之后,你大于你的问题。心理咨询便是让你长‘大’。”
王学富的《成长的路》,??问题的根源是伤害,是伤害在我们内部说话。它说:“因为痛苦,所以防御;因为害怕,所以逃避。”是的,症状的本质是逃避。当我们反省自己,观察人性,我们看到,人们在沿着不同的途径逃避。医治的本质是直面,是让直面在我们内心说话。直面说:“虽然害怕,依然面对;虽然痛苦,坚持成长。”事实是,成长总是伴随着烦恼,成长难免受伤,受伤总会痛苦。人无法选择一个没有痛苦的人生,只可以选择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痛苦。人生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痛苦,而痛苦不同性质是由态度决定的。一种态度是逃避,表现为人试图回避痛苦,要求无限的安慰、绝对的安全、永远的舒适、完美无缺、至高无上……以为只有这样,才会避免受伤,但这是求之不得的,就只好躲起来,以至于陷入症状性的痛苦。另一种态度是直面,表现为,人能够去面对痛苦、理解痛苦、接受痛苦、穿越痛苦,最终实现对痛苦的转化——把痛苦中的损害因素,变成了成长的资源。这便是成长性的痛苦。
面对烦恼一是逃避,这是人作为动物的本能驱使,二是要直面,这是成长的渴望,有勇气去坚持经历人生的艰难和困苦,从而成长自己!生命在伤害中经历成长。过度保护下的孩子,乖乖是表象,不乖有可能才是在做自己。从孩子出生的时候,我们扶着他走路,看到孩子的一点儿进步都高兴开心的不行,到孩子逐渐长大,我们的欲望已经一般般的满足不了了,过度保护的背后是脱离了初心,进入控制,然后不达目的不罢休后的恐惧。恐惧激发三种基本反应:逃避、躲藏、攻击。这都是人类求生的自我保护的原始状态。人作为动物,先天具有恐惧的原始状态,过度的恐惧会刺激和诱发本能动物特性。只有合理的恐惧,才是安全的保障。毕竟安全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马斯诺的人生六要素之一。
陪伴的意义是辅佐、安全、鼓励、支持。关爱、信任、支持下的孩子才会开始去拓展自己的经验。实践出真知,有了安全感,孩子才可以穿越担心恐惧,勇于去面对探索未来。毕竟他的人生需要他去经历。把试错权还给孩子,把他的人生主动权还给孩子。放手,孩子才可以活出自我,活出未来!
成长是一种尝试,因为受到保护和支持,才得以有效地进行。激发他成长的渴望,鼓励他成长的尝试。我同位和我说每个人都有成长的烦恼,这句话太对了。小时候写个贺卡过年祝福都会写祝你身体健康,平安幸福!身体健康,是身心健康,这个做到也不容易。平安幸福,不只平平安安,是身体平安,心理安稳,这样才有幸福!语言分言语和非言语,当我和孩子的关系不够的时候,说理已经起不了作用,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做好榜样的力量。这个非言语的行为,会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好的环境会有有好的感觉,比之去频繁的说教来的潜移默化,不动声色,更能够润物细无声。这样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就让孩子感受到了力量。孩子还能够感受到被保护和尊重。这个体会我也是从执行三不后才想到的。然后我写作业的时候就和孩子说我要写作业去了,留下凌乱的儿子在发愣。我看书的时候,我就说我去学习了,还有书要看,今天的任务我还没有完成。我说书的时候,虚心请教学过播音主持,学过一点声乐的儿子这位老师,人家也是细心教导。这个过程就是分离和合作的过程。于是,儿子考试的时候,是他催着我走,再不是原来我几次三番的催着他走了。我想他学会了选择和承担。我的咨询师说,我和我自己和解了,我也和孩子和解了。是的,我只有活好我自己,孩子才能够活好他自己。现在的我,就是安心。我和儿子可以互相说不了,不似原来的胆战心惊,不似原来的前怕狼后怕虎。全心放在孩子身上,孩子龟速行驶,放手前行,我要在后面追。激发孩子成长的渴望,鼓励他成长的尝试,更多的不是去说,而是给孩子创造环境,当然我自己也是环境里的一环。
当我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鼓励他,辅佐他,支持他,我看到的是孩子更多努力的脚步。我努力去做好自己,做榜样,感染对方,影响对方,而不是去改变对方,对方感受的更多的是尊重和理解。我只是做好自己,其实没有管人家,娃自己有优势,以前我是被蒙住眼睛过的生活,现在睁开眼看到孩子原来有光,其实人家一直自带光芒,只是我的眼睛带着眼镜,眼镜还蒙着灰。学习就是
拍拍身上的灰尘
振作疲惫的精神
就算无人为我付青春
至少我还保有一份真
拍拍身上的灰尘
振作疲惫的精神
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
莫以成败论英雄
人的遭遇本不同
但有豪情壮志在我胸
嘿呦嘿嘿嘿呦嘿
管哪山高水也深
嘿呦嘿嘿嘿呦嘿
也不能阻挡我奔前程
嘿呦嘿嘿嘿呦嘿
茫茫未知的旅程
我要认真面对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