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是诺兰的经典作品,电影打破了现实与梦境的界限,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线性,打破了生与死的决断,巨大的信息量和流畅的逻辑线使得影片在扑朔迷离之中又有迹可循,紧迫烧脑的剧情设计和唯美忧伤的情绪流使得影片既满足了技术控对抽丝剥茧解析谜团的痴迷,又满足了感性控对人鬼情未了的深情戏码的热衷,这部电影难得使理性技术控和感性流泪控和谐地在同一个画面与台词面前得到刺激和沉迷,观众们既看到主角们飙智商走任务的一波三折惊心动魄,也看到柯布与玛尔之间深沉凄美的命运悲剧,同时充斥在整部影片中的,那种梦与现实交缠颠倒的迷离感与置身云雾一般的混乱感,这是庄周梦蝶般的怀疑与惘然,也是现实人生与莽莽宇宙在我们面前所呈现出的轮廓模糊面目莫测的未知感。
诺兰用一个天马行空又紧凑充实的故事和精致考究的镜头设计了一个关于梦的迷局。影片以柯布及其同伴组成六人团队以梦境为手段、为目标人物植入一个新的思想为整个叙事主线,在这条线上,焦点在于梦。如何用梦改变一个人固有的思想或者为他植入一个新的记忆?这看起来是一件不着头脑的事,在影片里,诺兰大刀阔斧地创建了一系列大胆新奇的概念:原来梦境也是可以像是建造一个城堡写一个剧本导一场戏那样人为地造出来,原来梦与梦之间还可以互相联结使得现实中的人都进入同一个梦境,原来世界上还会有以盗梦为生的职业,原来一个人还可以拥有防盗梦护卫军,原来死去的爱人可以被锁在梦境里以每夜都能入梦相会。所有的脑洞片最怕的就是BUG,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旦出现了无法自圆其说的那张牌,很可能会对整个规整布局造成冲击式的毁灭。所以我们也会看到有很多脑洞片,它们拥有令人大开眼界的脑洞,却没有血肉充实的剧情去填充和完善,最后也只能平平无奇。
在《盗梦空间》里,所有的设定走向几乎都接近天衣无缝,搭建这座巨型城堡的每一块石块都得到挑选和过滤,就像一个追求精准计算的设计师,每一面玻璃的反光角度和射程都得到清晰的控制。同时,电影以梦为主题,但也未完全脱离现实经验。比如在梦里的时间流逝远远快于现实时间(我们大多会有做了一个漫长的梦醒来却发现自己其实只睡了5分钟的经历),梦中梦一般会显得很紊乱很不稳定,在梦境里我们总是不会询问也回答不出自己是如何达到所当下所置身的地方以及事情是怎么开始的,梦中的世界是不会遵循现实中的物理规律和规则,在梦中死亡或受到剧烈刺激会惊醒,在梦境中很难意识到自己在梦境中等等。所有这些源于生活之梦又高于生活之梦的艺术构思其实都能够与真实体验形成共鸣,即观众既有陌生感又有亲切感。这也使得《盗梦空间》似乎自成一个世界,但诺兰在影片中传达的信息又得到大多数人的接受和认可。所有这些求真务实的细节和环环相扣的概念设定使得诺兰在一个虚构框架里演绎出一个以假乱真的精彩又动人的故事。
影片里主角柯布是执行这个计划的主策划人,他本应拥有清醒理智的头脑,却因为对逝去妻子的执念使得他无法专注。柯布成功为玛尔植入观念带着她离开梦境,却也直接导致了玛尔的自杀,自此柯布陷入无尽的悔恨与思念之中。在梦境与现实之中的频繁穿梭使得影片中的玛尔渐渐迷失在这种时间与空间的游戏之中,也让柯布的现实人生蒙上一层灰重的阴影,从而开始在梦中寻求与妻子的相伴,同样也迷失于梦境里而不能正视现实。当梦与现实失去了界限分明的隔离带,在快乐无忧但虚假惑幻的梦境或是冷峻严酷但真实可感的现实之间,我们会怎样选择?当我们为他人强行植入一个观念或思想,达到目的之后,这样的强行改变之后又会出现怎样不可操控后患无穷的走向?
在那瑰玮的四层梦境里,时间的线性被彻底打破,每一层都有各自不同的时间刻度,六人在不同层境之上的时间流动并不统一,但却殊途同归,在汽车着水那一刻重新规整于一点。这种错杂但齐整的设计使得影片自有一种层次感,像是那个梦中梦的层叠性,整个电影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形成一种层叠性,使得最后人物在层层之间穿梭回程时,感到一种奇妙的快感。
影片最后柯布放下了已经逝去的妻子玛尔,他回想起自己与她在梦境里慢慢变老的浪漫与相守,尽管于现实而言那只是一个虚幻的梦,却因为彼此实实切切的爱而具有了真实的意义和存在。在这里,梦与现实再次相融。庄生晓梦迷蝴蝶,梦的神秘与诡谲,至今无人能洞彻。
柯布与玛尔的唯美爱情与生死隔绝,使这部技术烧脑片带了些许诗意。
------You are waiting for a train.A train that will take you far away.You know where you hope thistrain will take you,but you can not know for sure.Yet it does not matter.Now tell me why.
------Because we will be together.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在等这样一辆火车吧,也在等那个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