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某个好友和我说,好羡慕那些可以出国的人,我问:“也没有很多人出国读书吧,毕竟费用不小”。她说:“她们有些是去读书,有些是去工作,有些我也不知道去干什么,好嫉妒可以去外国的人。”好友在政府机构上班,工作清闲,薪酬不错,大学时候有留学梦,因学费高而没有实现。
一个月前,闺蜜和我说,她也想留学,等以后有钱了再去。我说,其实像欧洲很多国家学费是全免,也不用很多的钱,如果你非常想去的话,其实可以考虑。她对这个想法嗤之以鼻,“其实很多人有很多家庭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好羡慕家境好的人。”
是的,我们从不用怀疑,梦想是需要资本去支撑的。在读书年代,我们用努力,用天赋,去支撑我们的考上名校的梦想,我们一次次的奋斗,经历了很多跌倒,也历经了很多次爬起,于是,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实习了梦想。当我们很多次被指定去介绍成功经验的时候,我们无一不是在强调努力和天赋的重要,这就是我们能够实现成绩优越的资本。留学也同样,没有金钱,就没有办法去交昂贵的学费,没有办法去支持在国外的生活。于是,很多的我们放弃,埋怨,为什么,我们不生于权贵?为什么,别人可以有实现梦想的资本?
我们总是比较,我们常常说,为什么他可以?为什么不是我?
我们惯性地从自我认知和他人比较中,获取对自身的认可。有些人,在自我认知的比重更重些,活在自我的世界中,不在意外界的看法,更关注于内心的成长和自我的剖析。而另外一些人,更偏重于从与他人比较中认识自我的价值,于是,当不如别人的时候,产生了妒忌和自卑。
我们从小成长在比较的环境中,却很少去思考比较的意义,于是,我们成长为了偏重比较中获取自尊的自己。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要考得比别人高分,在十几年的教育生涯里,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打败对手,名列前茅。我从不否认竞争的效用,无疑,中考,高考,我们只有分数比别人高,我们才有更多的选择权,但是,在生活里,我们是否也需要这样的比较来安排自己的人生,来界定自己的价值呢?
如果身边的人不出国,你其实不会那么厌恶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迫切地想要追赶上别人,你害怕落于人后,在你的幻想中,曾经在一个教室里的同学,有了更高的学历,看到了国外的风景,认识了更优秀的朋友,你如此急切地害怕着,如此真实地嫉妒着,因为不愿被比下去。但是,你从未想过,也许别人在国外,很少朋友,孤独地一个人上学放学,很多功课,却没有人可以倾诉,学费很贵,不想给家里太大负担所以课余时间还要去餐馆打工,朋友圈里呈现出来的世界,只是想让别人看到的世界,而你却不知,以为那就是现实。
你是否思考过,即便你不比别人优秀,你也可以是个优秀的人。你的生活不比别人精彩,你也可以有属于你的幸福。
有个朋友,在家乡开了培训机构,毕业两年,有房有车,每天吃吃喝喝,唯一的忧虑就是结婚问题。我问,你为什么选择回来?她说,每天吃吃喝喝,过得舒适,就是我的梦想了。无需比较,幸福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