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听到一句话,说很多人生重病后不是被病魔折磨死的,而是进了医院后被“吓死的”。
这么说听起来有点恐怖,其实这里所说的“吓”就是医院针对重病的各种流水线式的治疗流程,比如各种检查,放疗化疗等治疗及频繁使用各种特效药。这一切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且不容易修复。
也许反而是医院常规的治疗导致了患者恢复较慢甚至提前死亡。
早在1876年出版的《美国百年医学》这本书里,明确指出,比起瞎治疗,仅仅靠单纯的护理,患者反而恢复得更快,死亡率也更低。而且书中提及任何疾病都有自愈力,比如我们感冒了就去看医生并进行治疗和我们完全不去管,扛过去的时间是一样的,因为有一个自愈的过程。
还有个有意思的案例。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克洛普弗报道了一个经典案例,淋巴肉瘤晚期患者赖特被医生认为最多活不过一周,但赖特恳求医生为他注射了当时被广泛看好的新药,根据报道上描述,“肿瘤就如同火炉中的雪球一样迅速减小”,赖特也居然能够在他原本活不到的周一下床散步了,于是赖特把这种新药奉为救命灵药。但两个月后,有科学文献公开质疑新药的实际疗效,赖特深受打击,肿瘤也卷土重来。为了帮助赖特,医生说他能提供更纯净的新药,疗效一定能得到保证,但实际上他注射的只是安慰剂。然而奇迹再次发生,肿瘤消失了,赖特又享受了两个月的美好时光。但不幸的是,事情被美国医学会搞砸了:他们批评这种新药对治疗肿瘤一文不值,于是赖特对治疗完全失去了信心,并在两天后辞世。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人得病后除了有可能自愈外还需要安慰剂发挥作用,满足心理的需求从而助推病情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