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群里小伙伴分享了林清玄的文章《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读完之后,颇受感动。那个时代的人若想要成功,要付出的代价极大。但却是这样的身心考验铸就了他们历久弥新的作品。
林清玄,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著名散文家。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林清玄在他小时候就立志要当作家。原因有二:替穷苦的没有机会发声的人发声和解决不同背景的人沟通的障碍。这点其实就很打动我。我小时候也有梦想,但大部分都是觉得光鲜亮丽、可以赚钱罢了。
第二点打动我的是他的努力。为了成为作家,他锲而不舍地读各种课外书,就算被全校人看作怪胎也不怕。他孜孜不倦,废寝忘食,这是我无法企及的。他的父母曾经看着这么个拼命读书的孩子怎么成绩会差成那样而百思不得其解。
那时候我读了很多课外书,我曾经立志要把学校图书馆的书,从第一本看到最后一本,所以每天都跑图书馆,什么种类的书我都看,每天做笔记,对然内容不一定全能吸收,可是那时的我就是认定一个作家就必须懂得那么多,所以拼命看书。
这个广泛涉猎的经历让他惊喜地发现,原来课外的书可以这么好看!这种感触奠定了林清玄在往后的求学生涯中仍没有把学校的分数太当回事的状态。他那时就清楚:真正的美好和经历在学校之外。
刚开始时,我非常吃惊,这种吃惊就是觉得这些书为什么这么好看?学校的书为什么没这么好看?除了学校的图书馆,我又到外面借回很多三十年代的书籍。有许多书我从第一个字抄到最后一个字。
因为那时没有影印机,借来的书只好抄,抄的时候,底下垫好几张复写纸,抄完以后装订,再卖给同学,这样我就把钱赚回来了,而我自己也保留了一份。
那段时期,抄了很多三十年代的作品,这些作品非常深刻地感动着我,我想是因为我童年生活背景的关系。
后来林清玄得到一位国学老师的鼓励,坚持写作。然后开始发表了不少文章,成了学校的名人。大家都知道他将来要当作家,就不勉强他考大学了。但爸妈坚持让他考大学,他也就继续求学。第一年名落孙山。爸妈给了三万块(在当时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让他到城里找那种补习班、保证班。他自己并不在乎是否考得上大学,但为了不然爸妈失望,就在形式上做了很多考大学该做的事情。他到了台北之后,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这个决定,再一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奠定了他今天的气质。
那时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我及时做了一个决定,我不要补习,我要把这笔钱拿来做一个旅行,因为我在高中时就很想去了解别人的生活,可是自己的经验缺乏。所以我就想去一些地方旅行,了解一些地方的风土情,那对我的写作会很有帮助。
所以我便开始计划一年的旅行,到澎湖住一个月,去梨山一个月,去南台湾、东澳、南澳、苏澳、山地部落、矿坑、牧场……环岛旅游了一年,这三万多块还没花完,因为我住很便宜的地方,或者在当地打工。
别说你不受感动。放在今天,我们物质条件充裕,无拘无束的时候,我们大喊要环球旅行或者多旅行吧,其实也没多少人真正做到。这个人,怀揣着可以决定未来求学机会的钱,做了件如此勇敢的事情,渐渐地,我也就觉得他不大可能不成功了。这是打动我的第三点。
这一年的旅行大大开阔了他的视野,给了他看世界的全新角度。他写的文章,总是那么的接地气,说到平常人生、平凡人家的心坎里,就得益于这次的旅行。他大量地观察、体悟、做笔记,给了自己充足的时间让自己和自己对话,自己与自己思考、探索。
对一个高中生来说,他独自去旅行一年,那种感受非常强烈、刻骨铭心,带给他是多么大的震撼!
当年高考,他再一次落榜了。然而,他说:“这种交换对我来说,实在很可贵。”
想当作家,为了梦想付出努力,在考试的年代出去旅游,这是他的青春岁月。读来那么美、那么令人钦佩!
我的少年时代那么美、那么真实,那一段岁月里,我想,我基本的人格与风格都已经养成了。——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