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滨州7月19日电(通讯员 田洋洋)耕地对于粮食生产而言是载体和基础,乡村要谋求振兴发展,需要在保障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合理化的耕地保护利用,保障耕地能够维持良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近年来,耕地“林果化”问题以及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产生威胁,为深入了解山东丘陵地区耕地林果化的情况,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于7月16日在孙丕苓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滨州市部分村庄进行走访调查,实地观察耕地使用情况,深入了解耕地林果化现象并探究其原因。
做足前期准备,奠定实践基础
为了解我省乡村耕地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剖析我省耕地林果化的发生的原因与机理,实践队采取参与式农村评估调查法,以户籍地相同成员为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农户访谈等方式分别在户籍所在地开展调查。为保证此次实践的质量和速度,实践队举行出征仪式,由队长主要讲解拍摄实践照片及新闻撰写要求,帮助实践队成员掌握入户调查所需基本技巧,部署各项任务,为接下来的三下乡活动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
在进行调查之前,队员通过网上信息大致了解到当地村庄的农产品种植情况,决定前往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灰堆刘村进行走访调查,实践小组走进农户家中进行访谈,并在当地农户的带领下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观察,当地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耕地林果化的转化,当地枣农介绍说附近村庄广泛种植冬枣——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特产。
走近实地村庄,探究利用现状
“本次调查的滨州沾化大部分区域很少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而是以种植冬枣为主,并且当地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当地政府也给予相应的补贴政策,建成千亩冬枣采摘园。”在走进调查村庄的路上,指导老师向实践队员们介绍道。
首先实践队员们前往村委会了解村庄的整体情况。通过村主任的热情介绍,实践队员们获悉,当地早先也是以种植粮食为主,然而种粮经济效益偏低削弱了农民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民种植粮食需投入大量的人工、机械、化肥、薄膜、农药等成本,连年增长的农资价格挤占了原本就不富余的粮食利润空间,当地农户为维持生计,转而将耕地用于种植经济利益较高的冬枣。“由于我们这种植条件适宜,冬枣的丰收使得农户大规模转化为种植冬枣,同时耕地转化后能获得较多收入,当地农户外出务工情况减少,大规模的耕地转化为当地带来了效益,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以提高。”村主任向实践队员们解释道。
而后,实践队员们深入村庄进行调查当地种植冬枣的具体情况。农户王大哥在交谈中表示:“种植冬枣也需花费大量人工和成本,我们为了减少成本获得更高收益,同时也能减少体力劳作,加之政府的支持政策,我们积极利用科学技术,兴建新型大棚,引进果园喷药机和烟雾机进行农药喷洒,减轻了体力劳动的同时,也能获得更高的量产。”
同时,实践队员们发现,为了能够延长冬枣的保质期,农户开始兴建冷库。从田间地头采摘下枣子,然后通过选枣机进行分拣、包装、并将其放入冷库进行存储以及冷藏,借助现代科技,现代的农户以及不再是“看天吃饭”。随后,实践队员在农户的带领下参观了用来储存枣子的冷库。“我们灰堆刘村的千亩冬枣示范园已经建起了500亩原生态冬枣出口基地,并取得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证书,具备了冬枣出口资质。”当地负责人向实践队员们介绍。
分析利用现状,助推耕地保护
实践成员在访谈结束后,根据调查数据并根据多个方面设置指标作为统计变量,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26.0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农户耕地非粮化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区域内的耕地林果化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实践成员经过讨论,认为应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同时推进“非粮化”政策措施,坚决遏制增量,推进乡村土地科学管理、稳定粮食生产,为乡村振兴、农业发展提供新路径,助推乡村振兴及国家可持续发展。
在随后的实践中,实践队员们也将根据此次调查与成果的整理,向农户们进行有关宣讲。实践队员们表示,他们将作为地理学子,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以青年之力为耕地保护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