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老公和我驱车回老家参加村里的选举活动。
车子行驶到渭河大桥上,看着桥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桥下滚滚东流的渭水,绿浪翻滚的荷塘,不经意间,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父亲用加重自行车带我进城,顶着烈日我一路数着桥栏杆;结婚后,老公用摩托车载着我,我抱着儿子,冒着严寒我们进城游玩;如今,家里的自行车、摩托车早已不见踪影,只有儿子的时尚赛车还是锻炼身体时才使用,平时出门不是小车就是电动车,方便且没有日晒雨淋之苦。
迎着徐徐而来的清风,我在想,时间一晃几十年啊,难怪母亲说:“过去有辆自行车就觉得了不起,现在门口停着几辆小车都不稀奇了。”从交通工具的变化和多寡可以看出几十年间人们的生活在悄然变好。
我扭头对着老公,那些骑着摩托进城的人,和当初的我们一样,他们以后也会开着小车出门吧。老公笑了,他大约也觉得那是必然的。是啊,改革开放四十年,幸福的果实人们最终都能品味到它的甜蜜。
我们的车子驶过渭河大桥,老公突然说:“咱屋的承包地就在这一块。”是的,我还记得,97年结婚后,我和老公一家人在渭河滩里冒着酷暑救肥料掰包谷,汗水湿透衣衫,秋季却没有多少收成。那时候靠天吃饭,有雨有收成,无雨就欠收,还要担心渭河上涨庄稼被淹。到了初冬种麦子,在漫过淤泥的滩地里随意撒些麦粒,扫帚一剥拉,麦籽滚进干裂的地缝,就算是播种了。我的娘家在平原地带,土地金贵,哪里会如此随便种庄稼,我因此很看不上渭河岸边的人种地,哪里知道滩里人把播种麦子叫做“打狗了心事”的原因呢。
后来,在政府的指导下,村里人开始种植莲菜。莲菜是全年庄稼,又是经济作物,最主要是不怕水淹。这就是当年渭南小有名气的马渡“千亩莲菜基地”的成因,“马渡莲菜”也曾红极一时,至今仍旧是渭南人餐桌上的向往。
记得那时候,人们开春修整莲池、寻找有机肥农家肥,开始酿莲菜,全村上下干劲十足;寒冬来临时,家家户户就像过红白大事一样,雇人挖菜,梳土,联系外地客商,有的自己带两老笼去赶集。白天,男人们女人们都集中在渭河滩挖菜梳土,晚上又集中在村子里找客商卖菜,一天忙到头,冷冻斯天的滋味真是不好受。我平时工作忙,但抽空也到滩地里受冷冻给莲菜梳土,看工人用铁撬撬开厚厚的冻土层,看躺在坚硬的泥土里肥胖的莲藕,固执着不愿意出来,一任人们用铁锨铁铲小心翼翼地磕着。那时候我是有多后悔嫁了养莲人啊,太辛苦了!一开始我最惧怕泥土的脏和重,后来,看着满村人热火朝天的干劲,听着他们豪爽豁达的笑声,我才明白那个时候一斤莲菜的价钱相当高,过年能比上肉价呢!
我说:“那时种莲菜辛苦很。”老公说:“苦是苦点,想过好日子不下苦咋行。不过话说回来,咱马渡莲菜,确实好吃,脆。还是因为水质好,品质好,莲菜给咱村人立了功了,那些年愿意下苦的人都翻了身呢……”
收回思绪,看着如今的渭河沿岸,俨然被改造成了观光休闲与经济增值一体化的湿地公园。幽幽小路,曲水长廊,碧树红花相互掩映,莲池成湖,绿阴如盖,菡萏聘婷。水池里不时有白鹭鹞鹰栖息飞翔。莲池旁,土鸡养殖园,跑马场,钓鱼塘,还有音乐草莓,河滩烧烤……只要和天然和生态相关的,无所不有,养身健身,悠闲娱乐,好不惬意。这变化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现在桥下美景如画,再不必担心渭河涨水淹没庄稼了。”
“瞎操心,这几年渭河治理的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呢……”老公又开始了长篇大论。
“哎,咱老了就住村里行吗?空气好,风景美,人又少。”头顶蓝天白云,眼前高铁飞驰,身边人笑意盈盈,相守在绿荫下,与飞鸟和鸣,荷田对语,我喜欢这样的慢生活,有品质。
走过村民自营的塑料管道厂,幼儿园的校车唱着歌儿驶出村子,国道两边树木葱茏,小径弯曲,休闲石凳仿佛在等待着人们前来跳舞聊天,没有了田间劳作的繁重与辛劳。农民成了居民,农村堪比城市美,这美丽高奏着改革开放的赞歌,初心未改,一路向前。
车子走到村口了,看着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房屋,我心理很不是滋味。近几年棚户区改造项目轰轰烈烈搞起来,马渡村要为渭河改造做出牺牲,全村拆迁,这是好事,可看到昔日生活过的地方变成废墟总是不好受。好在大伯三叔姑姑他们都住上了拥有电梯的高层住宅,用上了自来水,花十几万装修的现代化居家,过上了比城里人还美的日子,快乐还是占据了心头。拆迁,又怎么可能拆了乡愁,断了乡情?它应该是拆掉落后,迁植美丽,给人民带来幸福和尊严的建设。在政府的指引下,故土难离的家乡人改善了居住条件,相信不久当下看着的废墟就要华丽变身,必须的。
到村部了,我收回思绪,看着西边围墙醒目的标语下聚着几个人,高声讨论着,我们走过去和他们热情地招呼。今天,他们是要民主选举自己的村主任、村组长,带领自己致富、奔向幸福生活的领头人!
祝福你们,我的乡亲,日子越过越好越有闲,展望未来,越有文化越有尊严。一路走来,四十年改革辉煌岁月,奋斗过,战斗过,美了河滩人,富了家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