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简书的第三篇文章。
5年前我结识马拉松,从此开启了我与跑步的结缘。
和马拉松的故事就像是一段初恋,她不经意闯入我的生活,给我带来了以前从未有的感受。如今时过境迁,这段记忆还在封存在脑海中,偶尔追忆,也带着笑和泪。
从2012年开始,我开始频繁的跑步,2013年秋天报名了广州全程马拉松,之后又陆续参加了2014年的香港的全程马拉松。香港马拉松之后我的膝盖受伤,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康复训练,之后我再也没有参加过全程马拉松。2014年我认识了我现在的妻子,我带她参加了珠海,苏州,澳门,中山的半程马拉松,最近一次是2016年的11月,至今也有半年多了。
从2012年到2017年,五年的时间,我经历了读书,工作,结婚,经历了所有广漂人都要经历的一切。2013年是我最疯狂的一年,跑步接近1000公里,那时的我身材还算不错,没有朝八晚六的工作,如果你经过公园,江边和大学城生物岛,你可能会遇见我:一个人或一群人,在太阳下,在小雨中,在白天或者在夜里自由奔跑着。
如果是一个人需要有一项除了工作以外的技能的话,我希望是写作或演讲。如果是一个人需要有一项运动爱好的话,我希望是跑步。
跑步带给我的感动和改变很多,由跑步而衍生出的东西,例如友情,爱情,荷尔蒙,对自然的亲近,对痛苦的坚忍,对身体的掌控,都是她给你带来的奖励。
下面的文字是我写的,谨此纪念我的马拉松。
马拉松前的马拉松(写于2013年广州马拉松前)
我当时的确不会想到,自己会报名参加今年的广马全程。
其实在今年9月份以前,个人跑步最长距离才21公里。三个月前,在学校田径
场看到船长和餐餐在练间歇,我当时还在犹豫是报半马还是全马,船长问我有没练过LSD(Long slow distance,长距离慢速跑),他说如果你想报全马,你必须开始花时间规律训练。
后来的差不多100天时间,我一共跑了440公里,25公里以上距离6次,跑量不多,每天才不到4.5公里,直到今天去天河体育中心领完衣服和号码芯片后才回过头看,这3个月时间意义有多大。后天,30多个小时之后,也就是11月23号早上7点半,我将和2万人齐聚花城广场海心沙,和我那些好伙伴们,一同等候那一声枪响,然后开始我的首次全马,首次尝试42.195公里的征程。
我用手机Nike+Running软件记录了我今年所有跑步的时间,距离和线路。
1月,记录2次,跑量18.4公里;
2月,记录4次,跑量31.8公里;
3月,记录5次,跑量33.0公里;
4月,记录3次,跑量34.3公里;
5月,记录3次,跑量13.2公里;(5月2号第一次参加广州珠江跑群夜跑活动)
6月,记录3次,跑量17.9公里;
7月,记录15次,跑量91.7公里;(7月27号第一次参加跑群跑白云山活动,岔气抽筋)
8月,记录20次,跑量144公里;(第2次持续跑20公里以上距离)
9月,记录9次,跑量129公里;(第1次持续跑30公里以上距离)
10月,记录18次,跑量252公里;(国庆假期7天连续跑100公里)
11月,记录4次,跑量58公里;
我从来不是一个擅长跑步的人,至少在大学,作为腿短的我,至今仍对院系运动会耿耿于怀,但作为文体委员,我必须起模范带头作用,咬咬牙报了从没跑过的1500米。当然,过程和结果可想而知,整个过程像是喉咙里被塞进了一只青蛙,有种作呕却吐不出的感觉。
我无数次鄙视自己的运动细胞,就像我常常鄙视我的身高一样,从此我就把跑步丢在角落,不去理他,每每经过操场,看见那些傻子在一圈圈跑步,心中暗爽,还好自己离二货又远了一点。
常言道:不到黄河心不死.大学毕业后的一次长距离单车骑行让我吃尽苦头,从广州到珠海,毕业旅行,龟速骑车,从7点从中山医出发,一直骑到下午5点才到情侣路中大珠海校区,这为其一。
其二是2年前的西藏行,高原的缺氧加上自身体力的薄弱让我稍稍爬个小山丘就气喘发绀,如果说一名医生连自己的身体都还需要别人去照顾,那干我这行还靠什么怎么吃饭?于是我开始练习跑步。
在遇见广州珠江跑群之前,我都是一个人跑,断断续续的跑让运动效果没那么显著,两年来,我一个人到处乱跑,往往跑到7公里以上就坚持不了。2012年的秋天的一个夜晚,因为杂于心困于情,一个人绕着操场跑了25圈,10k,那时候的自己,年轻,冲动,完全是不顾后果的找死模式,10k下来,第二天就上不了楼梯,不幸伤病休庭一个月。
2012年11月18号,和好友报名参加了广州第一届马拉松10公里,开始认识一群游荡在珠江边爱好跑步的朋友们。
感谢这些从来不曾远离的跑友们,我从一个孤魂野鬼变成了一个有编制的人,特别感谢广州珠江跑群这个大家庭,如果没有队长船长他们的长期坚持,我也不会从一开始跑到现在,跑群的热情交流还有专业的指导让跑步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一个可以让人坚持一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很多文章到最后或许都会带一点伤感的味道,其实苦乐常在心。跑步对于有些人来说苦不堪言,对于有些人却是求之不得的幸福。
就像我现在的生活。
我是一名医学生,明年即将毕业,感谢你们都称呼我杨医生,其实我还不配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广马过后,我不确定自己明年还能和你们一块,在广州这样一座美丽的城市一起继续跑下去,我每天通过微信记录在广州的点点滴滴,其实是一种临别前的告别,经历了这些年在外学习,是去是留,我该做出一个选择了。
“We had joy,we had fun,we had seasons in the sun,but the wine and song like the season have allgone”----Westlife
耳边在听这样一首歌,初听起来是一首很愉快的曲子,但随着你越听越多,你会逐渐发现,乐曲中带有浓浓的伤感。,原名叫做,意思是将死之人,发表于1961年,歌曲的内容大致描述一个罹患癌症,不久于人世的男子,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对父亲,亲自以及挚友的依依难舍之情。
我从家乡景德镇的昌南大道到广州美丽的花城广场。跑过空气清新的果树公园,生物岛;跑过白云山高,珠江水长;跑过求学七年的中山医和附近的烈士陵园;跑过绚烂的高德置地广场,广州塔,猎德大桥,广州大桥;跑过美丽的二沙岛,海珠湖;跑过二院附近的沙面,滨江路和沿江路。
希望能一直这样跑下去。
马拉松前的马拉松,在我心里已经跑过无数遍了,那些僻静,那些喧嚣,那些喝彩,那些挣扎,那些不如意,还有那些绝望中的希望。
谢谢(写于2013年广州马拉松后)
我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结束了,从2012.11.18到2013.11.23,这一路走来,借此机会我要感谢很多人。
第一个要感谢的是我的家人.你永远不知道,亲人为你付出了多少。
他们的爱是深埋在大海中的冰山,厚重且无形。它是支撑你的精神力量,是你绝望时唤醒你内心希望的动力,父亲的大爱无言,母亲的事无巨细,让我再怎么报答都感觉自己的能力杯水车薪。
第二个要感谢的是我两年多以来在孙逸仙纪念医院一同实习学习的朋友们。
他们有我在实验室一同工作的师兄姐师弟妹,有在医院一同学习的同窗好友,有在临床前线的医生和护士护工。
今天马拉松在经过医院的时候,刚好是撞墙的地方,33-35k最艰难的时候,两个大腿即将抽筋,前面还有接近8公里,我有点绝望,看着古老的医院大门。我拼命想回忆在这里的一切,尽管还剩半年,但总感觉自己没来多久一样。师兄说这种感觉像初恋,还没离开就开始怀念,尽管苦乐参半,但今后回忆都是那些留在心底美好的人和事。
第三个要感谢所有在广州这七年来认识的人。
你们绝大部分还会在广州,例如广州珠江跑群这个优秀的集体,你们还有些人在这几年里不断离开和回来,广州是个很难爱上的城市,但一旦久了,你会离不开它。从今早上地铁,到经历42.195公里这一路,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然后要感谢我自己。谢谢你的弱点,它像一盆冷水,让我时常感到无助,让我感到悲观却清醒;谢谢你对跑步的坚持,它让我在极度无聊的时候,至少有件让我可以找回自己的兴趣;谢谢你的不争气,让我不至于得意忘形从而奋发;谢谢你的对任何事都抱有好奇的心,让我见识更广;谢谢你的傻气和痴心,让我难得糊涂,不会迷茫找不到方向;谢谢你对美的看法,让我不至于对这个世界太绝望。
最后要谢谢马拉松。
它告诉你"只要努力就会成功"这句话还有存在的空间。
如果世上万物都像马拉松一样,只要你付出过汗水就能获得成功那样简单就好了。感谢马拉松运动给我带来的单纯的快乐,它把人生中的一些真理压缩在这42.195公里的这段距离中:比如自我暗示的强大作用;比如只靠意志力是不够的,还要靠科学;比如终点其实并不远,只要你不停将左脚放在你右脚前,然后将右脚放在你左脚前。
做成一件事的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在我跑到41公里的时候,离终点还有不到2公里,我开始加速,尽管大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但4个半小时的长时间奔跑让我感觉不到双腿的存在,我冲过终点,一个人默默去打印成绩,领赛纪念品,那一瞬间其实有十来秒钟的时间。
我已经感觉自己很激动,但又在刻意控制这种激动,当时眼睛是模糊不清的,后来我想清楚了,终点是另一个起点,有些终点是看不见的。
甚至你可以自己定义终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