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熬膏方之十全大补膏(2017-10-30)
备料:
江阴致和堂创建人柳宝怡,致和堂的膏方制作立为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先生为何要弄膏方呢?补脾肾治伏气啊!冬令进补,冬不伤于寒,春不病温啊!
上海著名老中医颜德馨善用膏方调治老年病。
中医膏方不是养生那么简单,必须专业中医望闻问切开出膏方,膏方不仅仅是进补,也能治病。
十全大补膏是相对安全、常见的膏方。四物汤+四君子汤+黄芪+肉桂,温补,湿热体质不宜。
浸泡浸泡制作膏方的药材,通常要12个小时左右。只有这样,才能将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都泡出来,这是保证膏方质量的第一步。一般浸泡一夜刚好。
煎煮膏方煎煮起码要五六个小时。一开始用大火煎,先煎到沸腾,再改用小火,一边煎一边搅拌去除表面泡沫。煮到3~6小时,过滤取出药液,药渣加冷水再煎。这样反复三次,合并药液。关键是一定要确保煎满“三汁”才行。“三汁”是非常有讲究的,第一汁是为了让药材可以充分吸收,第二汁是为了把药材的成分煎出来,第三汁是为了能让药材彻底吸收。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
浓缩收膏煎完“三汁”后,静置沉淀,再用4层纱布过滤3次,尽量减少药液中的杂质(说明:老式的豆浆过滤勺子过滤下就可以了)。煎出的药液放到小火上煎煮蒸发浓缩,使它逐渐形成稠膏状。如果用人参、冬虫夏草等贵重药物,研成细粉,在收膏时调入。熬制的膏方一定要到“滴水成珠”(膏胶滴入冷水中,不迅速分散和溶化)为止。
(说明:药液浓缩到位的标准是药汁滴在纸上不快速发散出去。多做几次,自然能掌握火候。水分太少,服用起来不方便;水分太多,容易发霉。)
收膏的标准是挂旗:膏汁能挂在木勺上,象旗帜。
存放食用盛放膏方最好使用传统的膏方盛器——瓷罐。(说明:可以用砂锅)膏方由多味药材配伍熬制而成,不含任何防腐剂,在同样冷藏保存的条件下,瓷罐比其他材质盛器更安全。同时,一般膏滋药应放在阴凉处,如冰箱里或朝北房间,避免靠近厨房炉火边,以防温度过高而霉变。每天取用膏滋药时,不要每次换一只汤匙去掏,以免每天将水分带进罐里促进发霉。最好准备一个小罐,放上一个星期用量,吃完后再添加,既方便又卫生。
自己做膏方过程:
1.先要准备一个足够大的锅,不锈钢的,不能用铁锅。准备一个木勺。
2.浸药:将饮片倒入凉水中,水面高于药面10-20cm 左右放入药材,注入清水,水漫过药材表面约十厘米或稍多。浸泡四到十二个小时左右,看一下药材的吸水度,如果吸水多,可以再稍加些水。饮片浸泡时间约一夜。
3.煎煮:开始时水面应高出药面5cm ,一直煎至与药面相平,在其过程中可适当添加热水,以防干涸烧焦,煮沸1h左右倾出头汁,再加热水煎汁,水面约高出药面3cm ,煮沸45min 左右, 三汁的水面接近药面,煮30min 左右。
4.取汁:将所有药汁集中,用100 目筛子过滤,静置一段时间,倾出药液,去除沉淀物,此为清汁。用小火浓缩。在此过程中要不断搅拌,防止粘锅药糊。药汁粘稠后,用筷子取药汁滴于牛皮纸上,以滴膏不扩散凝结为珠状为度。
5.收膏:放入胶(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之类,宜先打成粉),搅拌均匀,再入药末(如蛤蚧粉、洋参粉、人参粉、核桃粉、鹿茸粉),再入饴糖或冰糖,边煮边搅拌。挑起药膏,如果药膏挂丝或成滴珠状就可以停火了。收膏标准:用竹片从锅内提起,见膏滋向下滴成三角形,即 “挂旗”。要是旗下有滴珠,提示水分尚多,仍须再熬。而“挂旗”大,说明膏滋熬得偏老,适于在暖冬服用;“挂旗”小,说明膏滋熬得偏嫩,适于寒冬服用。
6.贮存:趁热把药膏装入已准备好的瓷瓶(不能粘水),充分冷却后再盖上盖子,放入冰箱候用。膏滋药经一夜冷却,第二天方能加盖, 以免水蒸气冷凝回流于煎膏中,使膏面稀释,含水量高易产生霉变现象,膏滋应保存在低温洁净干燥的环境中。
服用事项:1.准备一个单独的汤匙,用来舀药膏,不能打湿水,否则会引起膏药霉变;2.如果有霉变,一般只是表层发霉,可以把表层彻底去掉后再服用,而不需要把所有药膏都扔掉;3.第一周,每日一次,每次一汤匙或两汤匙,温开水适量冲服,一周之后,如无明显不适,可增加至早晚各一次,一般多为空腹服用;4.姜汁兑服法:如果有受寒或胃肠不适感觉的,用姜汁三到五毫升加开水兑服,或姜汤冲服也可;5.如果出现感冒或其它急性病症的时候,当停服膏滋药。
辅料:芝麻粉 核桃粉
浓缩前的药液:
浓缩的火候把握:药汁滴到白纸上不化开,背面无水痕。
收膏标准:挂旗(下面这幅图,膏偏嫩)
顺便蒸一下玉灵膏:
桂圆肉500克 西洋参粉50克 古法红糖50克
桂圆据说是厦门同安的好,红糖据说要贵州什么地方的好,西洋参据说要加拿大的。
桂圆肉开水浸泡5分钟,泡软后用刀剁碎,混入西洋参粉和红糖。传统蒸法据说要蒸40小时,高压电蒸锅据说只要蒸6-7次。
新鲜出炉的十全大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