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三岁孩子他妈。
辛辛苦苦做饭、给孩子洗澡洗衣服、拖地……这时候老公下班回来了:“哎呀老婆,玩具怎么到处乱扔?也不教教孩子……”
这时候你肯定有一股“恶向胆边生”的冲动:“离婚!这日子没法过了!”
娃乱扔东西,当妈的怎么可能不管!
你以为我没教过?那是你没看见我苦口婆心的样子!
揍都揍过了,越来越皮!
2
以上内容,纯属虚构。
但「喜欢乱扔」、「从不收拾」、「讲了不听」、「越骂越皮」的毛病,相信很多家庭的孩子都会有,惹出许多烦恼,让当妈的心累。
这是因为孩子爱玩是天性,逃避劳动是本能。
从生理学上分析,人类的大脑结构有3层,最内层是“爬虫脑”,负责本能反应。为什么我们喜欢偷懒?多半是爬虫脑在起作用。因为它像一只乌龟,喜欢一动不动,懒洋洋的晒太阳。
往外一层是“动物脑”,负责情绪反应。人为什么拒绝新事物、拒绝改变?因为动物脑像一头狮子,一有谁侵犯领地就会暴怒。
最外层是“大脑皮层”,也就是人类进化出来的“意识脑”。由于人类在动物进化史中,不过是最近的10万年间才进化出智慧,所以相对于“爬虫脑”和“动物脑”,我们的意识力量太薄弱了——要靠意志力去做到一些事情,多半坚持不下去!
所以我们发现,要让孩子遵守秩序,每次玩好了就收拾,太反人性了好吗!
大人要做到都不容易,去要求孩子做到?
3
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啊!
于是有的家长就开始「威逼利诱」。不做就骂、打,做得好就给零食,奖励动画片。
我个人极不赞同这个方法。
你骂他一次,当时管用,下次还是“江山易改”。最后反倒显得自己脾气坏、整天母夜叉似的又喊又叫。
你用零食哄着,头几次他收了玩具,后来就开始偷工减料、磨磨蹭蹭……最后干脆完全不听。
4
自从学习心理学之后,让孩子听话似乎简单了很多。
在我们家同样发生过孩子乱扔的情况,我们并不阻止他——只要不会造成危险、不会损毁物件。
但是有一条原则,我们从孩子2岁起开始执行。就是:「孩子的玩具、鞋子、垃圾必须自己收拾」。
换言之:你可以玩得很嗨,但最终你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每一次都由孩子自己收拾,大人当然没有必要大动肝火。
每一次孩子知道自己得收拾,当然玩的时候会稍微收敛一下性子,不至于把家里搞得像遭劫了似的。
5
至于怎么让孩子每次都「自己收拾」?
答案很简单,要「特别好玩」才行。
小孩性子懒,拒绝改变,喜欢发脾气,这是人的「动物性」决定的。但是哪怕动物也有好奇心,也有向外探索和学习的动力,或者也可以理解为「贪玩」。
「游戏化理论」认为,让人像玩游戏一样欲罢不能的东西,大抵有三个类似的特点:
1,具有画面感/故事性。
2,强即时反馈。
3,给人优越感。
把收拾玩具变成好玩的游戏,孩子就不会那么排斥它啦!
6
第一步,我们得编一个故事:
这些玩具被扔在地上,没有人管他们!
天黑啦,他们感到非常害怕……因为他们不回自己家,会有怪物把他们抓走!他们大声哭:救命啊救命啊!
但是没有用!好可怜呀!
所以宝宝,你要记得自己收玩具哦,要不然他们被怪物抓走了,你就没有玩具了……
尤其是有些玩具弄丢了,我们也会重述这个故事:
宝宝,你有没有把玩具收起来呢?
糟糕!那肯定是怪物把他抓走了……
7
第二步,要鼓励孩子做出第一个「正确动作」。
没有必要讲太多、也没有必要大吼大叫,大多数时候大人只需要示范一下就好了,“宝宝,你看,积木要回家了!咱们这样把积木送回家!”
如果孩子收不了心,正在玩别的、或者就是不想动,一定要采取「温柔而坚定」的态度。不是打一顿,而是握住他的手,哪儿也不许去。等他挣扎无果,开始静下来了,再平静地告诉他:“宝宝,现在该收玩具啦!一收好玩具,我们就可以看电视了哦!”
「一完成A,就可以B」,这是对孩子最有效的指令。
一刷完牙,就可以吃早餐咯!
一穿好衣服,就可以喝牛奶哦!
自己穿好鞋子,一穿好就可以下去玩啦!
效果杠杠的~
8
第三步,只要孩子开始有所动作,哪怕只是敷衍的动作,接下来就要进入「全家都是戏精」模式:
首先你自己用夸张的语气说:“哇塞,宝宝自己收玩具啦!”然后给予热烈的掌声!孩子顿时就兴奋起来了!
接着提醒他继续收、收快一点,用更夸张的声音说:“天呐!宝宝太棒啦!收玩具收得又快又好!哇塞,越来越快了!”孩子这时哈哈大笑,动作越来越快!
如果有其他家人在场,马上“转告”他:“爸爸快来看呀,宝宝自己收玩具啦!”你看,他收得特别快!然后大家集体鼓掌,作「赞不绝口」状!孩子开心到了极点,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任务!
如果孩子开小差,就要回到第二步的动作,保持「温柔而坚定」的态度。
9
最后补充几个小贴士:
1)孩子故意扔玩具、搞破坏,大人千万不要笑、也不要多费口舌讲道理。板起脸打一下孩子手心,让他接收到信息——「这件事情是错误的」。之后再犯,只需要提醒一下,上次是不因为乱扔打手板了呀?我们要爱惜玩具对不对?
2)原则,就意味着每一次都做到。「孩子自己收玩具」的原则更要每天坚持做到。如果你帮他收了,就是在帮他承担犯错的责任,他也体会不到大人的辛苦、觉得“大人做家务是应该的”。
3)习惯的养成是因为「多次重复」,而是「高度愉悦和兴奋的情绪水平」。就像打网络游戏,也许两三次就上瘾了,压根不需要重复。
END.
文/刘慕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