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定义这里的如何“看透”行为是指如何理解一个人的行为,主要是能帮助我们切入分析行为产生的原因但不一定能够带来本质的改变。
某一天在实验室,我和我的好朋友聊天说道:“我时常能感受到这样的一幅画面,我能感受到很多人的欲望,然后这些欲望汇聚成一条大河,而我则是坐在一艘大船上指挥着我的船向我的目的地出发”。朋友一愣,惊,定神看我一眼,说:“你的思想怎么那么老成啊,我还以为这些都是四五十岁的人想的呢”。我没有回答,上大学看过的书,历经的事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理解一个人的行为。
为了理解人的行为我建立了一个体系。我将人的行为分为了四个层次:最底层的是满足感,在满足感之上的是欲望,之后是思维(心智)模式,然后再到人的行为。
这个理论最简单的操作路线就是,因为做某样东西你获得满足感,你的潜意识里会产生做那件事的欲望,再经过你的思维模式加工加上你的执行就成就了你的行为。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知道某家店的鱼粉很好吃,在某一天你很想去吃,去品尝鱼粉汤的味道,甚至忍不住回想之前吃过的“过舌难忘”的感觉(这就是欲望),然后你知道怎样才能吃到鱼粉(思维模式),之后你就打点好出发去鱼粉店啦(行为),能吃到想象中的鱼粉就可以带给你的胃满满的快乐和幸福,这是满足感(当然好像大部分理科生都像都对食物的要求不是很高)。
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可能会有疑问,那你要我知道这个理论有什么用呢?那么基本的东西我生活又用不上!不急,大官人你且往下看。
这个认知的行为的方式不仅可以让你剖析一些基本生活的行为,在一些甚为复杂的情况也能帮你分析,派的上用场,说不定在关键时刻还能够帮你指点迷津呢。
在我之前有写过一篇文章《假如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河里……男士服》就有分析如果你的妻子问你:“假如她和你妈同时掉进河里你会救哪一个”的问题的本质。这个分析在需要的人面前可是江湖救急啊!首先妻子提出这个问题的欲望是希望知道你和你妈之间更爱那一个,她的满足感(包括你妈妈的)应该是希望她对你的你能够回报产生的幸福感;虽然说问这个问题的背后原因可能会很复杂,(涉及到婆媳矛盾)但是单凭知道妻子的满足感和欲望,我们“男生”对于怎么相对圆满回答这个问题会有更多地把握——人都希望被满足的。
讲了一段挺有“大道理”的话,可是我不喜欢听,好,停!那我们且啰嗦多一个“八卦”方面的例子,我把这个理解人的方式应用到潘金莲的例子上,看《金瓶梅》书中的分析,可以知道哪一个细节可以提现人物的性格,哪一点体现着深深的人性丑恶,可是如果不借助兰陵笑笑生的观点而偏要用这种理论的分析呢?兴许也可以,且看书中第三回 定挨光王婆受贿 设圈套浪子私挑。王婆献计西门庆“挨光”(偷情),完成“挨光”要有十分,前三分为西门庆创造机会,后七分样样直指潘金莲内心的欲望!
原文(不想看的可以先看分析,原文的存在是想帮助作者更好地看懂分析的内容):此他若见你入来,不动身时,这光便有四分了。坐下时,我便对雌儿说道:‘这个便是与我衣服施主的官人,亏杀他。’我便夸大官人许多好处,你便卖弄他针指。若是他不来兜揽答应时,此事便休了;他若口中答应与你说话时,这光便有五分了。我便道:‘却难为这位娘子与我作成出手做,亏杀你两施主,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不是老身路歧相央,难得这位娘子在这里,官人做个主人替娘子浇浇手。’你便取银子出来,央我买。若是他便走时,难道我扯住他?此事便休了。他若是不动身时,事务易成,这光便有六分了。我却拿银子,临出门时对他说:‘有劳娘子相待官人坐一坐。’他若起身走了家去,我终不成阻挡他?此事便休了。若是他不起身,又好了,这光便有七分了。待我买得东西提在桌子上,便说:‘娘子且收拾过生活去,且吃一杯儿酒,难得这官人坏钱。’他不肯和你同桌吃,去了,此事便休了。若是他不起身,此事又好了,这光便有八分了。待他吃得酒浓时,正说得入港,我便推道没了酒,再一交一 你买,你便拿银子,又央我买酒去并果子来配酒。我把门拽上,关你两个在屋里。他若焦燥跑了归去时,此事便休了;他若由我拽上门,不焦躁时,这光便有九分,只欠一分了。只是这一分倒难。大官人你在房里,便着几句甜话儿说入去,却不可燥暴,便去动手动脚打搅了事,那时我不管你。你先把袖子向桌子上拂落一双箸下去,只推拾箸,将手去他脚上捏一捏。他若闹将起来,我自来搭救。此事便休了,再也难成。若是他不做声时,此事十分光了。
分析:事情发展到第四分,潘金莲要留下,说明她内心接受和西门庆的相处;第五分说明认可西门庆这个人;六分七分八分九分都是测试潘金莲接受西门庆的尺度,第十分就挑明了潘金莲的内心的欲望!可是为什么王婆说“挨光”要有十分呢?因为女人很敏感,等你做事做到第四分五分时兴许她就已经明白你的来意了。这不就是欲望指引行为模式吗?西门庆想偷情,这就是欲望,为了防止尴尬王婆一步步设计计算潘金莲;反观潘,(在书中第二回说明了潘就想偷情)她有着偷情的欲望,在一分分的事情上的选择(选择是欲望指引的行为)都是有利于偷情的一方,如果没有那种欲望,就像王婆说的一样:“但凡挨光最难,十分,有使钱到九分九厘,也有难成处”,自然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武大郎被下毒的场景。当然,潘的偷情的满足感在书中很多地方都有交代了,一是觉得自己高贵,不愿委做贱人夫;二是武大郎的满足不了他的性需要;三是他对那些达官贵人和出类拔萃的人有些独特的好感。潘金莲的满足感滋生了她的欲望,而她的欲望直引导接着她的行为。
嗯~你可能觉得这个理论很不错的样子,可是感觉现在还不能让你接受诶?想问我你是从哪一本书看到这些的,这理论科不科学呀?
我想说这些观点几乎都是在不同的书都有提到过,我只不过稍微总和了一下。
欲望是人的基本要素
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面有一个故事,叫做“执着 一路陪你笑着逃亡1.最基本的要素”。故事的主人公因为一次失恋开始谎称自己“玩女人”的经历,每次和张嘉佳都在诉说自己“百人斩”的风流史,结果张接触了几次之后就猜到他的故事是骗人的,张在他的书里面有写过一句话说:
“想了解一个人究竟在想什么,比起他所做的内容,其实他所做的方式与途径更重要。你的欲望,决定着你说话或者做事的方式与途径。欲望,就是最基本元素”。
这句话表明了张是通过“百人斩”故事表达的欲望判断出他的故事是造假的;但论据似乎还不够充分,那徐沪生《总有些路要独自行走》里面也有一则故事,里面的女主说了一句话,有时候人的出场顺序真的很重要,徐一听便猜到她说的是最近有喜欢的人而她不能表白!虽然徐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表明他能理解那个女生说话的欲望,可徐的回答表明他已经知道了那个女生其实就是在一方面倾诉她的感情问题,另一方希望自己能够被开导,进而才有了后续他们的聊天内容。其他的类型书都能浅浅地能够提现人行为是和欲望相关的,比如《人性的弱点》的前半部分,第二章第三章里边例子可以体现,学会去满足他人的欲望对彼此友好相处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大清相国》里面写出主人公陈廷敬官场的故事,什么样的欲望产生了对应官场的勾心斗角和地位的角逐,书中故事写得明晃晃,尤其是在陈廷敬参掉明珠的那一段。
思维(认知)模式
在这面,要想深入了解认知模式可以去看看这三本书,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书建议我们突破原始的思维障碍让我们更好地幸福生活;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介绍了自己在管理时间时心智的作用,以及大卫·迪紹夫的《元认知》里面有解释思维模式的体现和如何去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满足感
满足感是我在自我剖析的时候发现人的满足感占引导人行为的很大一部分因素,因为人满足感可能会直接产生欲望。
看了一大段你可能发困了,我要这有理论啥用啊?粗暴点来说,你这个东西能帮我在新年赚更多钱吗?我想说直接它让你赚钱似乎不太可能,但是它能让你的眼光更透彻。
简单来说你可以运用这个工具可以看透一个人的行为,甚至一些无意识行为。我喜欢做自我剖析去观察我自己的行为,比如在一个项目中我气急了,会狠狠的骂人,(详情可参看我的文章《对自己“完美主义”的思考》)可能到最后交差的期限我突然会头脑一片空白,我会通过这个工具找到我出现这些无意识行为的原因并且引导自己做正确的事情,这听起来很诱人。确实,要是总是觉得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人可以试试用这个工具剖析自己的欲望和满足感,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式,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以帮助自己适应或改变。
帮助你认识你自己,认识了人
看书的目的就是想加深对自己的了解,结合自身的阅历和思考形成了这个体系,利用这个方式认识了自己;形成了这个体系以后也慢慢能够理解他人的行为,思维模式,欲望,满足感,从而看透一个人的行为,再升华一点点,就发现他的满足感其实对应着他的价值观,人生观,通过了解人生观又可以预判人的其他行为…
其他收获
最后我发现,善恶其实根本就是不分明的!因为它们的来源就是人类共有的东西——满足感,但是可能产生的欲望或者思维模式的不同等等导致人有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带来的影响被区为善和恶,当然这样我也觉得很可怕,突破了道德的界限的人还能存活多久?
老子《道德经》有一句话:“聪明睿智,守之以愚”,你会发现有时候不那么敏感也挺好,带着这么锐利的眼光去看自己看别人徒增很多烦恼,于是知道有时候自己要学着变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