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处理亲子关系,和处理夫妻关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处理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实际上要难很多。以夫妻关系为例,一旦到了左手摸右手的阶段,那么,会出现一种情况。你说上句的时候,我就知道你下句话会说什么,连吵架都是程式化的。
亲子关系也是如此。我们和孩子的交往模式,到初中阶段,往往也已经确定下来了。无论我们怎么变换语言,孩子都知道我们实际在想什么,想要什么。有时候孩子甚至会故意伤害自己,会离家出走,他知道你害怕什么。
这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形成更好的交往模式,只是说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们真正要改进的并非技巧,而是我们的内在观念和与孩子的交往模式。那么,怎么形成新的更好的交往模式,以便能够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呢?
我们先想象一个场景:
一个周六的早晨,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时针指向9点。你最爱的宝贝,慢慢地睁开眼睛,打个哈欠。你生气不生气?你不生气,你觉得孩子忙了一周了,周末睡个懒觉也没什么,是吧?但是接下来的事,你就生气了。他拿起了手机。家庭情境剧开始了……
“掏那么贵的学费,原来指望你能积极上进,可看看你这样子!父母有多辛苦你知道不?你这么不上进?”
一开始,压抑着自己的情绪,跟孩子沟通。然而遭遇的,却是沉默的反抗,甚至是公开的对峙。最终,一方或双方爆发了,战争就这么打响了。
请问,这场战争,有胜利者吗?没有。
-02-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发起战争?
一个睡到早上9点的孩子,醒来了。他面临的第一个选择:我是迅速起来洗漱吃饭,然后伏案做作业呢,还是拿起手机,先玩上1个小时?
80%的孩子选择了玩手机。父母为什么生气呢?因为父母觉得,孩子没有像自己期待的那样自律,而是做出了一个不好的选择。换句话说,孩子的选择,背离了自己的期待。
我们继续推演。你不但生气了,而且采取了行动,比如开始批评孩子。有时候还会延伸,举一反三。这时候,孩子面临第二个选择:我是承认错误立刻改正做个乖孩子呢,还是勇敢地起来对抗?
80%的孩子选择了对抗。这时候孩子的反应,或者沉默,或者跟你吵架,无论如何,这都意味着战争开始了。你当然更生气了,明明你错了,你不改,还理直气壮地顶嘴,这孩子怎么这么给人添堵呢?
那么,孩子的心里是怎么想这个问题呢?
孩子在选择玩手机而不是做作业时,表面上他是快乐的,潜意识里他是低自尊的。就是说,他明白自己应该做作业,而不是玩手机。如果他克服了玩手机的冲动,去做作业了,那么,潜意识里他有一种自豪感,是高自尊的。孩子看到父母过来,而自己在玩手机,他的心里是内疚的。因为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大好的时光应该用来学习,只是他控制不住自己而已。
然而,当父母制止,或指责孩子“这不对”的时候,请问,孩子会怎么反应?你觉得有几个孩子会规规矩矩地说:“爸,妈,您说得对,我错了。”当然不会,成年人也多半不会。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孩子首先不会思考谁对谁错,而是感受到自我受到了威胁,有人在否定这个“自我”。于是,身体开始进入防御和战斗状态。
所以,孩子会说:“我一周就只有周末才能玩会儿手机,这都要管,我还有没有自由?你们总说我爱玩手机,你们不爱玩手机吗?”然后,父母和孩子进入“谁对谁错”的战斗模式,这场博弈没有赢家。这就是人性。
-03-
那么,和平解决危机的道路在哪里?解决危机最好的方案,是不要让危机出现,这叫“走在问题前面”。跟孩子进行深谈,双方确定游戏规则,并严格地执行。如果规则不合适,也是以说理的方式重新达成共识,再进行修订。
举个例子,和孩子协定一个游戏规则:
1.周六早晨,可以睡到自然醒;
2.如果8点以前,还没有醒过来,父母会叫你起床;
3.无论你是自然醒还是父母叫你起床,醒来后不能赖床,要立即起来,投入学习或吃早餐;
4.11点以前不允许碰手机(手机交到父母处),11点以后,可以使用手机直到吃午饭为止;
5.如果起床早,可以相应地申请提前使用手机,但必须父母同意;
6.如果作业完成出现严重问题(拖延、抄袭),连续一个月周末不允许使用手机。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不存在引发前述冲突的选择。
这种方案的好处是什么?
孩子清晰地知道父母的要求是什么,自己合宜的行为是什么。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成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在成人没有告诉他的时候,孩子就会自己判断,这时候,就容易出现成人不期待的行为。问题是,你为什么不表达你的期待呢?
不要跟孩子进入到博弈模式,要将原则与灵活性结合起来。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形成的,少不了有无穷的战役。
-04-
假如你并没有“走在问题前面”,问题已经出现了,那么,怎么解决?
我们回到前面的情境:
一个周六的早晨,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时针指向9点。你最爱的宝贝,慢慢地睁开眼睛,打个哈欠。然后——
他拿起了手机……
然后,你走了进来,对话开始了:
“昨晚回来很累吧?现在恢复过来了没有?睡够了吗?”
“睡够了。”
“早上学习效率高,再玩五分钟手机,五分钟后我过来叫你起床,你就收拾准备吃饭做作业,没问题吧?”
“五分钟怎么够?我刚打开没一会儿呢。”
“那你计划多久?”
“半小时。”
“不行,太长了。10分钟以后我进来,到时候手机要交给我啊。”
然后你离开,10-15分钟后进来收手机。这次不再妥协。
这么处理的好处是,你没有指责孩子,而且给了孩子自己缓冲的空间。并且,你再次进来收手机时,孩子心理上已经有了预期,这样,冲突的可能性就降低了80%以上。
如果15分钟后,孩子不愿意交手机,并且准备进入战斗状态呢?你不要指望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来解决眼前问题,最好是暂时撤退。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撤回以后,从容地进行全面的设计,争取下次开始,一点点地和平演变。
-05-
沟通的关键是什么?
是澄清共同确立的契约或边界,然后做正确的事,或者为违反契约付出代价。
在执行契约的前期,孩子的执行力可能比较差,可能还是会有亲子冲突? 但是,如果你一直是这个姿态呢?一直很遵守对孩子的承诺,且要求孩子遵守承诺呢?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你言出必行,你就避免了不断地与孩子博弈,结果提升了沟通效率。
一切好的关系,都有边界感,都是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的。一切坏的关系,都是模糊了边界感,且动辄破坏契约,把双方引入了博弈之中,导致相爱相杀,弱肉强食,一会儿甘如醴,一会儿苦如仇。
如果我们不能洞悉关系的本质的话,是很难彻底解决问题的。因为所有人的骨子里,都有着对自由的渴望,都希望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希望自己哪怕错误的决定,也能被聆听、帮助或尊重,而不是被评判、指责或嘲弄。
作为父母,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和孩子打成有效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