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我们容易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归因于自己,以为它们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留下的印迹永远无法被磨灭。
《The end of this Fxxxing world(去他妈的世界)》这部带着“丧文化”标签、不按常理出牌的英剧,用琐碎而奇异的故事线,描绘了原生家庭和后天环境如何影响左右了十七岁少男少女的一生。
男孩James看似冷漠孤僻,内心却敏感而柔软。年幼时抑郁症的母亲在他眼前投水自杀,留下他和父亲相依为命。而大大咧咧的父亲并没有担负起养育的职责,忽略了和他的情感沟通,于是他以为自己是个冷血且爱杀生的精神变态。
女孩Alyssa任性叛逆,外表的张牙舞爪,其实是为了掩饰自己对爱和关怀的渴望。她的母亲改嫁,另组家庭,继父用尽手段想把她赶出家门,甚至对她上下其手,而母亲却对此不闻不问。在她心里,只有每年生日都寄来贺卡的父亲是唯一在意她的人。
两人因为一个奇特的原因走到了一起——James计划杀人,碰巧选中了Alyssa。
他一次次的刺杀阴差阳错地失败,而她误以为他喜欢自己才步步跟随,两人就这样谈起了没头没尾的“恋爱”,并一起离家出走。
这一路发生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让James的杀心一点点被保护欲取代,而Alyssa强装冷漠的外壳也终于被融化,他们开始关心和在意彼此,也在相互理解之中,重新开始看待这个世界,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就像很多深陷在原生家庭的阴影里的人一样,James和Alyssa遍体鳞伤,也因此敏感多疑,浑身是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温柔相待,少有的几次亲近显得笨拙而可爱。
他们之间,更多的是虚张声势的伤害,是拒绝和逃离,但这背后掩盖的却是小心翼翼的试探,想知道对方是否能对自己无条件地包容和忍让,又或者,是潜意识里不自觉地认定自己不值得被好好对待。
但也正是彼此的存在,让他们勇敢地迈出了反抗的步伐。James向不修边幅的父亲挥出了拳头,而Alyssa则终于认清了抛家弃女的父亲不负责任的真相,并冲他大吼:如果你最终会选择抛弃,就不应该生孩子,因为他们将一生都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而在这痛苦的对峙之后,是对原生家庭桎梏的破除。看清即是改变,对现状产生不一样的认识,就开启了打破病理性认识框架的过程。
虽然戏剧化的冲突将一切挤向了成年的仓促节点,不允许他们改变,便已到了结局,但我仍相信,他们在最后终于懂得了爱,也懂得当自己迈过成人门槛后,身上打满的原生家庭的烙印,最终都可以被自己在生活里寻获的爱和勇气所消解。
就像James说的:你不是因为被爱才有价值,而是你本来就值得被爱;虽然你眼里是那颗走远的星,但你早就成了我的宇宙中心。
我总觉得,如果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一棵树,原生家庭便是最初的温室。理想的原生家庭里,孩子应该始终被爱和包容围绕着,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里完成自我认识,借着父母坚实的支持去探索世界,并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完善的价值观,顺利过渡,完成社会化的过程。
但事实是,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却千姿百态。遇到怎么样的父母,是一个人无法左右的注定,而人的性格完善和个体成长终究需要依靠自我探索。
父母也是凡人。
有些父母尚未完成自己的修炼,就匆匆迎来了下一代的降生,他们或许还没有学会和彼此相处,又或许甚至不懂得和自己相处,便要面对三个人的复杂家庭,肩负起对另一个生命的责任,这本身就是一件既复杂又不容易的事情。
他们可能也是在后来琐琐碎碎的生活中才逐渐懂得,我们无法求助于爱情去拯救自己,也不能把改变寄托于对下一代的培养。
婚姻无法让人领悟,子女也不能让人成长,有时候这些事情的骤然降临,甚至是一种倒退,它们逼迫着一个人展露出自己捉襟见肘的仓皇模样,让人对自己无比失望,以至于,甘愿顺着引力的方向跌落。
如果能看到父母的局限和可怜,或许我们会更中肯地看待自己身上留有的“家庭烙印”,并对生活多几分宽慰之心。
前段时间在奴隶社会读到一篇非常好的文章(《我要对原生家庭理论扔几个炸弹》),作者对原生家庭论的几个犀利见解非常戳中痛点。
认识到自己被原生家庭“伤害”的人,其实已经好了。
被原生家庭“烙印”的感觉,可能是大脑在骗你。
你随时都可以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只要做好准备。
这些观点乍看之下直接粗暴,但细思之下却觉得切中要害,我也一直抱有类似的想法——明白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就是抗衡和打破束缚的开始。原生家庭因果论指向过去,而行为自主的目的论则面向着未来。
我总愿意想象,那些后来在生活中昂首阔步的人,或许都曾经有头低到尘埃里的日子。没有过往那道深深的裂缝,灵魂的大树也不会被迫独自学会扎根取养,并从贫瘠中长出枝繁叶茂。
如果原生家庭不是你的宝藏,我希望,它至少不会成为你一生的桎梏。
人可以自我改变,也可以重塑自己、再造自己——这是我从后天环境里学到的最给我力量的一个观点。就如尼采所说,人的本质便是不确定性和可塑性。
从原生家庭里走出来很多年之后,我在和周围人的共处中,慢慢摸索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模样。我努力保有父母身上最纯粹的部分——母亲的敏锐和感性,父亲的踏实与包容,也在其中掺入了自己的改造和旁人的影响。
这过程缓慢悠长,结果却是值得等待的。
毕竟,原生家庭论可以解释你从哪里来,却不应该决定你往哪里去。你的生命可以完全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模样,而我希望,这一路上遇见的人、事、物,都会给你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