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776天。
这本书特别幽默,搞笑。不少大人会感同身受,孩子们对有的情节哈哈大笑,有的却觉得正常。大人与孩子的差异在哪呢?
大人与孩子不同的点,第一,也许是我们觉得母鸡憋着蛋会很难受,撞衫也是一件很好笑的事情,但是孩子可能对这些点不是特别清楚,他们可能不知道撞衫是什么,他们也不知道自然界里动物们原本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第二,现在的一些图画书、动画片里面很多动物都是穿衣服的。看的多了,孩子们可能就觉得动物穿衣服很正常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些道理我们大人都懂,可是要跟小孩子讲道理,这可是天底下最难的事了。要怎么讲才能让孩子明白自然界的动物是不需要穿衣服的呢?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读这本书啦!这本书的作者是让·皮亚杰,他是近代非常有名的一位儿童心理学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开创者。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中间的过渡过程大概就发生在小学中高年级这样的阶段。在此之前,他的抽象思维水平非常地低,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子他听不进去道理。不是他不愿意听,而是他们根本理解不了。
这本书的作者,他就是知道小孩子不会讲道理的,所以除了书名,他们在书里没有反复说,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而只是列举了14种不适合穿衣服的动物,它们有的是身体不适合。比如说豪猪,把衣服全都扎成了各种破洞,有的是生活习性不适合,比如说负鼠。而且这本书的节奏从一开始的慢条斯理,到后面越来越夸张,还把动物和人融合到了一块,每一张图都有着不同的惊喜和笑点,这样的叙述方法一下子就能让孩子明白道理啦!孩子需要的不是说教,更多的是鲜活的例子,故事。让他们自己在体会中就懂得道理了。
那为什么动物可以不穿衣服,但我们人却要穿呢?那么人类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的呢?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呢。因为人类早期的衣服很多是由兽皮、树叶这些制成的,而这些材质的纤维腐烂速度是很快的,所以到现在为止,科学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只是有一些间接的证据。
有一项有趣的研究,说通过虱子可以推算出人类最早的穿衣时间,人身上最常见的两种虱子,一个是头虱,就是寄生在我们的毛发中。还有一种是体虱,就是生活在人的衣服里,专家普遍认为体虱它是由头虱分化出来的。正是因为衣服的出现,为这个体虱创造了一个寄生的新环境。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头虱和体虱的DNA,结果发现体虱大概距今7.2万年前从头虱中分化出来的。据估计,人类可能会从7万年前开始穿上了衣服。
这本书除了幽默还有什么其他看点嘛?能被称为经典的,都是经过时间打磨的,肯定有它的过人之处,多翻几遍就会发现这本书既搞笑又有深意。
首先,我们可以往知识性上延伸。这本书就告诉我们要懂得尊重自然规律。自然界的规律是优胜劣汰,对所有的动物来说,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动物们为了生存。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各有各的招,比如变色龙,它就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皮肤的颜色。再比如雄性动物,它有着比雌性动物更华丽的皮毛,比方说孔雀,开屏的一定是雄孔雀,这是为了满足求偶的需要。这些都是他们自然的天性,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律,对它们来说可能就是一场灾难了。
我们还可以往哲理性的方面延伸,就是学会换位思考。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早上出去遛弯儿的时候,很多人在遛狗,很多主人就给这个狗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有的甚至把这个狗的毛发剃成各种形状或染成各种颜色。但是这真的是小动物们想要的吗?说不定已经对他们造成了伤害,说不定有的动物还因此患上了抑郁症。
有评论说这本书最后那张图片是大象和人撞衫的那张图,就有着非常大的讽刺意味。就讽刺一些人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其实这个问题在我们做家长的身上更容易出现,试想一下,我们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有没有真正地考虑孩子的需求。
那如何跟孩子讲这本书呢?有两个方法推荐给大家。
一个是角色扮演。可以让小孩子来扮演小口袋,家长扮演那些豪猪、绵阳、驼鹿、母鸡那些动物,那些穿上衣服非常滑稽的动物。比方说爸爸躺床上,手里拿着两把筷子来当豪猪,妈妈用彩色绒纸做衣服,做出衣服的形状,相信筷子扎破彩纸的那个瞬间,肯定小朋友乐得咯咯的,会给他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另外一个游戏是联想游戏,这个游戏可以全家人一起,循着这本书的思路,试着把动物不应该穿衣服这个游戏继续下去,比方说我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给它穿上衣服会比较搞笑,比方说我们给河马戴上大口罩,给孔雀穿上一件漂亮的裙子,给鱼穿上泳衣,给小龙虾戴上手套,还有给老虎戴上一圈铃铛等等,相信可以激发小朋友很多的想象力,应该是很好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