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特点之一:记忆是一种联想。作为一个联想机器,大脑处理当下的某种信息——一个想法、一种感觉、一股气味、一个形象时,会将这种体验与过去类似的体验联系起来。这些过去的体验会对我们产生强烈的影响,影响我们对现在所看到或感觉到的东西的理解。这种影响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大脑中各种神经元(或脑细胞)相互连接在一起,共同形成了联想机制。因此,从本质上说,记忆就是过去影响现在的方式。
当我们经历某种体验时,神经元就会“开火”,即被电信号激活。当这些脑细胞“开火”时,它们就会与其他神经元连接起来,这些连接会制造联想。由于神经元随着我们的体验持续不断地被连接(和断开),所以每一种体验都会切实改变大脑的物理结构。神经科学家们用神经元“一起开火,一起串联”这个生动的描述来解释这种过程。换句话说,每一种新的体验都会导致某一类神经元“开火”,并与其他同时“开火”的神经元连接在一起。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吧?比如说只要咬一口柠檬,立刻就能让你口水直流,了;偶然间听到车上播放的某一首歌,瞬间让你穿越回高中时那个尴尬的慢舞时刻。
还记得那次在你4岁的宝贝上完芭蕾舞课之后,你给了她一片泡泡糖吗?从那时起每节芭蕾舞课后她都期待着什么?没错,是泡泡糖。为什么呢?因为她的“芭蕾舞课结束了”神经元“开火”了,连接上了“得到泡泡糖”神经元。神经元“一起开火,一起串联”。
这就是记忆的运作方式。一种体验(芭蕾舞课结束)导致一类神经元启动,这类神经元会和另一种体验(得到泡泡糖)的神经元连接起来。然后,每当我们经历前一种体验,大脑就会自动连接上后一种体验。
总之,这个被触发的记忆会建立对未来的期待,大脑对未来的期待总是基于过去的经历。记忆促使我们期待下一步将要发生的事,从而塑造了我们对当下的感知。我们的过去确实塑造了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而这是通过大脑中的联想机制实现的。
记忆的特点之二:记忆并不是过去事件的精确再现。在你追溯一段记忆的同时,你也改变了这段记忆。你回忆起的东西可能跟真实发生的事情非常接近,但每一段回忆都有改编的成分,有时甚至与真相大相径庭。科学地说,回忆所激活的神经元簇与事发当时编码而成的神经元簇很相似,但并非同一个。因此,不论你如何坚信自己记得很清楚,记忆都是扭曲的,只是这种扭曲有时轻微有时显着而已。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对兄弟姐妹或配偶说过什么过去的什么事,他们却说“才不是那样的”。你编码这段记忆时的心理状态和回忆时的心理状态,影响和改变了这段记忆本身。因此你叙述的故事更像是历史小说,而非真正的历史。
接下来,在讨论孩子过去的经验对他们影响时,请把这两个特点记在心里。记住,记忆不过是大脑中的链接(而非排列整齐、随时可用的档案夹),被我们的事后唤起的记忆是脆弱的,很容易被扭曲(而非过去事件的精确再现)。
记忆的分类,一是内隐记忆,另一个是外显记忆。所谓内隐记忆就是过去的经验影响了现在的行为,而在这个过程中,你根本意识不到记忆的存在。
外显记忆是要停下来想一想,通过刻意的回想某些情景和情绪时,我们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回忆过去的事情。
这两种记忆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交织混杂,共同运行。通常我们说到记忆时,一般是指外显记忆,就是在意识层面回想起过去的经验。但是为了我们自己和孩子的利益着想,最好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都有所了解,通过充分掌握这两种不同的记忆形式,我们能够满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并能处理复杂的体验。
我们终身都在编织内隐记忆,而且在生命的头18个月里我们只能编码内隐记忆。一个婴儿编码的内隐记忆包括家和父母的气息、味道和声音,饿的时候肚子里的感觉,喝到热奶时的巨大幸福感,某位亲戚到访时,妈妈的身体突然僵了一下……我们的知觉、情绪、身体感觉以及成长过程中诸于学习爬行、走路、骑自行车以及最终学习换尿布等行为,都编码进了内隐记忆。
父母们应该记住,对于理解内隐记忆,极其关键的一点是(尤其是当涉及孩子与孩子的恐惧时),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的内隐记忆,使我们对世界的运转方式产生期待。
如果你每天下班回家后都拥抱你的小孩,他就会建立这样一个心理模式,即你回家就代表爱与联结,这是因为内隐机建立了一种叫做“点火”的机制,让大脑准备好以某种方式作出反应。他不仅在你打开家门时内在世界已经“点火”,准备好接受这个爱的表示,甚至在听到你的汽车驶近时,他已经充满期待地张开了双臂。
内隐记忆更极端的例子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一次令人困扰的经历被编码为内隐记忆进入大脑,一点声响或一个场景就能在这个人意识不到的情况下触发这段可怕的记忆。内隐记忆本质是一种保障我们安全、让我们远离危险的进化机制。它让我们可以更迅速的做出反应,或者甚至在不需要主动回忆过去相似经验的情况下就能自动对危险场景作出反应。
怎样探索内隐记忆?
对父母来说,当孩子以看似不寻常、不合理的方式作出反应时,我们需要考虑一下,是否某段内隐记忆为孩子建立了某种心理模式,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去探索。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观念,即某些记忆能够在我们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影响我们。
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孩子的内隐记忆显化并且富有意义,从而让隐藏的力量不再影响到我们的孩子。一旦不愉快的内隐记忆,被带进意识层面,我们就能够轻松的处理当下的负面情绪,这种转换——从内隐记忆到外显记忆的转换——正是整合记忆能够带来洞察、理解甚至疗愈的真正力量所在。
内隐记忆通常是积极的对我们有利。如果我们一直被爱着就会满心期待被周围的人所爱。如果受伤时父母总会来安慰我们,我们就会相信自己总是能够得到安慰,因为大量积极的内隐记忆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之中。
但是内隐记忆也可能是消极的,如果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总是对我们生气或表现冷漠,我们就会不断体验到负面的感受。
内隐记忆的问题在于,尤其是当这段记忆来源于一个痛苦或消极的体验时,当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时,它就会成为一颗地雷,以一种严重的甚至是打击性的方子限制我们。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得到大脑都记得很多事情,因此当我们经历困难之时——无论是扭伤脚还是所爱之人去世,这些痛苦的时刻就会深深的逐植入我们的大脑,对我们造成深远的影响。即使并不清楚过去的源头事件,内隐记忆仍然能够制造恐惧、回避、悲伤和其他痛苦情绪及身体感觉,这能够解释为什么孩子(包括大人)常常莫名其妙的对某些情境反应激烈。如果孩子不能理解他们的痛苦记忆,就可能经历睡眠失调、损耗性恐惧症及其他问题。
那么,当孩子因为受到过去负面经验的影响而感到痛苦时,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呢?这里有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将“意识之光”带入孩子的内隐记忆,将内隐记忆外显化,以便孩子能够意识到并主动处理。有时候父母会希望孩子简单的将经历过的痛苦经验“忘掉”,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教会他们以健康的方式整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将痛苦的体验转化为力量与自我理解的源泉。
大脑中有一个部分,它的功能就是整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这个部分叫做海马,我们可以把它看作记忆提取的“搜索引擎”,海马与大脑的不同部分共同运作,将内隐记忆中的所有形象、情绪和感受会合到一起,组合为完整的图像,从而形成对过去经验的外显式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