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爱王小波的一句话:“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她(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同理还有木心的:“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这两句话都有那么一股子倔强的劲头,让人有一种生而为人的骄傲感。
什么是“此生此世”,什么是“岁月不饶人”,在印度,大概就是女孩子十四岁就与一个陌生的男人结婚生子,然后在锅碗瓢盆里度过一生;在中国大概就是找份稳定的工作,一个白领和另一个白领结婚,生个孩子,一起还几十年的房贷……这是两个不同国家大部分普通人生活的日常,就像一颗行星自有它的轨迹,就像,我们头顶有一块玻璃天花板,我看不到它,但是它就在那里……
所以,当我看到“摔跤吧,爸爸”里的父亲在一片反对嘲笑和质疑声中强迫两个女儿练习摔跤,我对他充满了敬意。凭啥你一个白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带着那么一丝不甘心幻想起曾经的梦想,为啥人家电影里的两个姑娘和姑娘的父亲就得甘于十四岁嫁人生子的命运?我知道那个父亲在剪掉女儿辫子的那一刻看起来多么冷酷,但是,人生只有一次,孩子们值得过得更好,他不甘心她们终生臣服于那个隐身的天花板下,看起来这是父亲梦想的延伸,但又何尝不是父亲用自己仅有的,全部的技能努力教给女儿们不要妥协,妥协了,这辈子就太惨了……要知道,孩子和成人的区别在于,她们自以为的选择,有时候只是幻想,只有经过现实淬炼的成人才知道那后面可能意味着什么,在必要的时候,拉他们一把,推他们一下,逼着他们跑一段,也许命运会就此不同。
在迅速变化的新世界里,我们的教育观念似乎正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旧有的观念被踏上了一只脚,而新观念还没有和现实完全磨合形成体系,所以看起来似乎很好用的理念被我们不假思索地引用甚至盲目施行,导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矛盾重重。我们一面说着“尊重,放手……”,一面却在为孩子的各种表现焦虑不已,忧虑重重。你一个成人都在和生活的搏杀中鲜血淋漓,浑身是伤,还能指望一个三观,心智都没有完全成熟的孩子每一次都好运到爆,做出正确的选择?
“尊重,放手……”这些词儿都太好用了,精疲力竭的大人有时候对自己说:“我尊重孩子的选择”,但是有时候这何尝不是一种放弃自身责任的妥协,要知道,放弃远比承担要容易得多了。
我最爱王小波的一句话:“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她(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同理还有木心的:“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这两句话都有那么一股子倔强的劲头,让人有一种生而为人的骄傲感。对我来说,“未曾饶过岁月”,就是不在十四岁的时候嫁给一个陌生男人,然后终身与锅碗瓢盆为伍,也许我将赢得梦想和荣光;也许我浑身是伤,失败在赛场,但是我窥见了命运这块看似密不透风的石板下的另一面,知道了人生也许还有别的可能。这一切,都因为在我懵懂的时候,有一个不甘于平凡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