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一段文字,深有感触。作者是一位深受爱戴的老师,通过自身的工作和经验,写了一段家长和孩子还有老师之间沟通的事,被很多媒体转载。我这里引用一部分。
有时候,你需要悄悄和老师沟通
我的同事曾给我讲过一个她女儿的故事。她女儿曾在少年宫舞蹈班里学跳舞。但不知为什么,也许是由于跟老师生疏而紧张的缘故吧,孩子总把动作搞错,学得不好,孩子也很沮丧。
孩子的母亲,也就是我的这位同事,是一位曾在亚运会上得过七项全能亚军的优秀运动员,她深信女儿身上一定有着自己的良好基因,但看到女儿频繁出错的动作,感到十分困惑。孩子的教练是她的大学师妹,于是她就给教练发了一封短信。过了一会,教练回复了一条短信,大意是说,师姐,你别着急,其实我特别喜欢你家宝贝……我的这位同事兴奋地把短信读给女儿听。不多久,她惊奇地发现,不论学习多难的动作,孩子再也不出错了,而且学得又快又好。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当孩子没有受到特殊关注而产生失落感时,家长应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做好“补台”的工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悄悄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我同事的处理方法就很好。其实我想,即使没有那条短信,家长在孩子面前编一个“善意的谎言”,也不失为一种教育的艺术。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上流露出对学校老师的不满,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一通牢骚,使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了成见,那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
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
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极力维护学校和老师——不是假惺惺的做戏(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我曾读过一篇外国短文,说是在一次儿童网球课后,老师不慎丢了一个小孩。等找到孩子后,孩子由于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情景,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小孩,并且说:“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也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安慰她一下。”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我想,一个善良、宽容、善解人意的孩子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我曾遇到过一对夫妇,他们有一个在我看来非常优秀的孩子。也许是由于他们过于优秀的缘故,对孩子从不满意,甚至对孩子说,我们都怀疑是不是当初在医院里抱错了。(编者:可能对家长来说是句气话,但是孩子如何分辨呢?)结果使孩子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幸好没有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急躁和揠苗助长可能会收到眼前的、显现的效果,但是在孩子精神上会造成什么缺陷(很多事例说明缺陷是存在的),很可能要等神经科学发展很多年以后才能知道。所以,我更欣赏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从文章里我们能明显到感受到作者对家长的期望,还有对每个孩子成长的关心。通过小事情来说明家长和老师沟通的重要性,如何换位思考,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作为家长来说,通常与老师的沟通是比较少的。
家长和老师的沟通通常都是老师为主导的比较多,老师的角度多是从学校中孩子的表现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展开的比较多。希望家长有时也会主动一些,从而能够促进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
如果家长和老师沟通的时候有障碍的话,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设想了下面几种情况,并给出一些可能有用的建议,希望大家喜欢。有更好建议的,欢迎在后面评论,给大家做参考。
一是家长缺乏人际沟通能力,见到老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其实有时候闲聊几句家常,对老师嘘寒问暖,老师就会对孩子比较关注,还会主动说起孩子的事情。
二是家长经常会接到老师的投诉电话,或者因为孩子没有认真完成作业,或者因为孩子课上不认真听讲有说话乱动等现象。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多数会比较被动,听完问题转而迁怒孩子的大有人在。其实建议平心静气地和老师沟通,讨论一下这方面的原因,通常别的家长如何做,老师如何做。每年哪个班级没有几个孩子顽皮呢?老师们都有经验,家长多配合就好。
三是有些家长对老师有一种胆怯和恐惧心理,一提到老师就感觉自己缺乏勇气去面对老师,这个时候可以加一下老师的微信或者qq,通过留言的方式进行沟通。
四是有些家长不把老师当回事,感觉孩子交到学校了,就应该由老师负责,自己用不着为孩子在学校的事操心。这种思想的家长可能比较少吧,如果你不幸对号入座了,可以加一个孩子班级家长的朋友圈,看一下班级里其他的家长的日常活动,估计还是会提升一些对孩子学校生活的关注程度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共同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更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