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讲了吴起诛邻止谤、母丧不归和杀妻求将的事情,后来鲁穆公不再信任他,他不得不另寻出路,投奔魏国。
吴起初到魏国时,就发现魏国军队“士虽有战心,然不经练,与秦战,如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 “兵者,死地也!”他认为,士卒光有拼命的精神,而没有破敌的技能是不行的,兵练至精,以一当十,兵不经练,百不如一。他一手创建“魏武卒”,相当于现在的特种部队,是精兵中的精兵。他说:“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夺旗斩将以为职。”用现代人的话,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不久,魏武卒的名声就响彻天下。
魏文侯因吴起善于用兵,廉洁持正,深得将士敬慕,派他做西河守备主将,驻守与秦交界的边境。
吴起治军讲究“信”“严”“仁”。
“信”。当时秦魏边境上有个小哨亭,对魏国的农人构成很大危害,可又不值得征集军队去打。吴起在北门外放了一根辕木,说: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外,就赏上等田地,上等住宅。”人们观望了一阵,后来有人尝试把它搬到南门外,吴起马上按承诺行赏。过了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赤豆,说:“谁能把它搬到西门,赏赐如前。”这回人们都去抢着搬它。吴起接着说:“明天早晨去打秦国哨亭,先打上去的,任命为大夫,赏上等田地住宅。”结果只一个早上就拿下了这个哨亭。这比商鞅的“徙木立信”要早好多年。
“严”。史书上说,一次魏与秦战,未待击鼓,一个士兵逞勇而出,斩杀了秦军两人,拎着首级跑回来,正待邀功,不料吴起勃然大怒,下令军法问斩。众将为之求情,吴起说:“我也知道他是个勇士,但是如果不杀他,我的军令就会不得执行。”最后,力排众议杀了这个士兵。
“仁”。吴起与兵卒同样席地而卧、行不策马,身背干粮和士兵们一起仅凭脚板儿行军,还曾为士兵父子两人都吸过疮口脓水。
这么一来,魏国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有人说,吴起学过儒学,学过兵学,同时受法家思想影响,他用兵和理政都不拘泥于任一学派,而能取各家所长,所以有所成就。
吴起在魏国26年,与他国交手74战,62胜,12平,无一败绩。他曾经率军驱驰千里,连下秦国河西五城,震惊诸侯,打得秦国好久都缓不过来劲儿。
除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吴起对执政掌国同样有不凡见解。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即位后,在坐船巡查西河时候,沾沾自喜于魏国的山川险固,不可攻陷。吴起马上说,社稷巩固、国家安宁,在于推行仁政,而不在于凭恃天险。吴起说,当年三苗氏、夏桀和殷纣,立国之地都是山河险要,看似固若金汤,但是因为不修君主之德,最终都被人亡了国,灭了身。如果君王不修德,那我们这些陪你坐在船上巡查的人,就都容易成为你的敌国,到时候再坚固的天险城防都救不了你。一席话,说得魏武侯很认同。
后来,魏国设置相位。吴起声望很高功劳也大,他觉得相国一职非自己莫属,没想到魏武侯任用田文为相。大家注意,这个田文不是孟尝君田文,而是魏国贵族田文,他比孟尝君田文大好几十岁。吴起非常不高兴,他跑到田文府上,跟人家摆功劳比能力,田文坦然承认:“是,我各方面都不如你。”,吴起进一步逼问:那为什么你的职位在我之上啊!田文不慌不忙地说:先君魏文侯才死,魏武侯刚刚继位,朝中思想还未达成统一,大臣们还没有完全归附,老百姓们还没有完全认同现在的国君,整个局势还隐藏着危机,你说这政局未稳之时,应该是你这个功高盖主的大将军做国相,还是我这个贵族出身的人做国相更合适呢。这番话,说得吴起哑口无言。
史记中说,田文去世后,公叔痤任相国,这人娶的是魏国公主。他总担心吴起跟他争权,他的家仆看出了端倪,说:“您不必忧虑,吴起这人好办,他为人平廉刚正,不会拐弯,对自己的名节极端重视。您对君上说,吴起是个大英雄,咱们国家小,还和秦国接壤,不知能不能留得住他。接着您就请君上假意把公主嫁给他,就说如果他想留在魏国,就会答应,否则,一定会推辞。然后您把吴起找到家里来做客,让咱家的公主当着他的面对你颐指气使,吴起肯定受不了自己的老婆对自己这样,一定会辞谢君上让他娶公主的旨意,那君上还能信任他吗?”公叔痤大喜,一一照做。果然,吴起完全着了道儿。魏武侯据此认为吴起无心留在魏国,就不再信任他。吴起害怕了,赶紧离开魏国,出奔楚国。
这一年,他已经51岁,面对滔滔河水,想自己大半生的拼搏和付出,不禁潸然泪下。
楚国当时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力不振,连年遭到魏、赵、韩等国的进攻,楚悼王甚至不得不用重礼来贿赂秦国,依靠秦国的力量和三晋讲和。
他久闻吴起贤能,很快就任命吴起为相国,支持他变法。吴起首先做的是均爵平禄,就是规定贵族的爵位只能传承三代,若三代均无建树,世袭爵位就被取消;他还废除无用官职,一批尸位素餐的贵族子弟纷纷下岗;他还削减官员俸禄,只有表现优异时,俸禄才能相应增加。
再就是加强军事。吴起开创军功可以挣功名的机制,破除贵族垄断军功的特权,激发士民阶层进取热情。另外还改革用人制度,禁止重要官职买卖交易,鼓励士民阶层参政,施展才能。
吴起变法着眼解决楚国国家机器老化、体制机制运行不畅、国君权力被削弱和旧贵族把持朝政,掣肘国家发展的问题。
短短几年,楚国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国力逐渐强盛。向北伐魏救赵,收复陈国、蔡国故地,将势力扩展到黄河岸边;向南定百越,疆域拓伸至江南。一时间,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但这一变法,功效显著,隐患也深。楚国官场弊政已久,官员皆为楚王室宗支,本不许异姓插足。一个外诸侯国的异姓人,跻身上层贵族间,依仗国君信任,全面削弱贵族阶层利益,变法阻力之大,抗拒之烈,不难想像。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突然去世。在楚悼王的灵堂上,赶来悼念的吴起被楚国贵族群而共攻。面对必死的绝境,他扑向了楚悼王尸体,箭矢像蝗虫一样飞向吴起,楚悼王的尸体也未能幸免。贵族们杀了他都不解恨,还把他五马分尸。后来楚悼王的儿子楚肃王,依照法律对射中先王尸体的人夷灭三族时,这些贵族们才明白,吴起最后的举动是要他们为他殉葬,借新国君的手为自己报仇。当时楚国有一条法律即“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就是伤害国君尸体的人,要从重处罚,诛灭三族。楚肃王也是借此清除旧贵族势力,为自己执政扫清障碍。
纵观吴起的一生,他对江山社稷并无兴趣,在鲁不反鲁,在魏不反魏,在楚不反楚。虽然历仕三国,但对任何一国国君都真心全剖,竭尽全力。但是他在实现个人价值的问题上,有强烈的偏执,毫不顾忌道德礼法约束,朝着自己的目标一路狂奔,无暇他顾。他的执拗和不变通恶化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也伤害了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家人。他才能出众,存在感强,极易为人嫉恨,但他却缺乏应有的警觉,不仅对公叔痤的阴谋毫无防范,对楚国贵族们内心的怨怒也没有准确的认识,最应该警惕到牙齿、全力备战的他,不仅没在楚悼王死后赶紧从战场上下来另寻明主,竟然还专门赶回来参加悼念,把自己完全暴露在对他恨之入骨的贵族面前,他也没想一想,在保护伞死后,他能够凭哪一点跟一大波旧贵族掰手腕?!他确实能力过人,但谩藏诲盗,能力带给一个贪图功名的男人的机会和风险其实是一样多的。若对此没有清醒认识,难免自蹈危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