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老妈打电话给外婆说今年三月三这附近没有节目看,要在福安那里,问她去不去,外婆一听可高兴了,昨天晚上就进来了。
早晨六点多就听到楼下厨房叮叮哐哐的声响,七点我带着大宝小宝下楼问她:“怎么这么早就起来”。她笑着说:“要出去玩,还是早点起来好!”我看着窗外,细雨绵绵,早晨也有些许凉意。“今天的天空似乎不作美啊,这天气去玩,一会还得撑着雨伞呢,老妈不是昨晚还说下雨天就不去的吗?”外婆脸微微一变说:“这一点小雨没事,一会就没有了。”
老妈在房间穿戴整齐后,掏出手机打电话叫上昨天约好的大妈们。可这电话一打,外婆的心又悬了悬,电话那端说今天下雨不去了,她看看老妈,有点儿委屈:“她们不去,我们自己叫车去吧,这点雨出去玩玩没事,顶多一把伞就可以了。”老妈看着外婆那憋屈的样子,于心不忍向大妈要了一个司机电话,备了一把雨伞准备和村里一婶婶出门看节目去了。
细小的雨丝渐渐向粗线迈进,远处的山峰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我赶紧将大宝送到幼儿园,匆匆回来。到家时,刚好司机电话响起,外婆、老妈以及那位婶婶便风风火火的出门了。
外婆今年七十四了,说到去玩身体素质比年轻人还硬朗。就像之前去爬山,我们都气喘吁吁了,她还在那儿说说笑笑,仿佛不嫌累一般。她之前一直用着老人机,有一次在老妈手机看到一个群,里面都是大家互相对歌,这大大引起了她的兴趣,吵着要买一部智能机,这样她无聊时也能听听群里人的歌声,解解闷。在她生日那天,老妈去街上给她买了一部后,一天到晚叫我们教她怎么用,怎么听那些畲族同胞的歌声以及自己要如何将唱的歌发到群里等等……
村里有位90高龄的爷爷,因为白内障的缘故丧失了视力。他家人给他买了一部录音机,录音机里录着许多畲歌。每逢阳光明媚时,他总拿着录音机坐在一条长凳上听着歌,这时候村里的老人们也都围着他听着录音机里唱的歌儿,再讨论讨论歌里的内容,顺便对上几句。外婆如果有来我们家也很喜欢凑上去聊上两句,然后便和那群老人们安静地坐一旁,直到午饭或者晚饭时间才回来。
说实话,对于90后的我来说,畲语我能听得懂,但是畲歌真的一窍不通。我曾经也坐在那群老人中间,听着录音机里唱的以及他们所讨论的,很惭愧,真的没听懂一句。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农村慢慢向城镇靠近,很多民族文化渐渐被遗忘。也许对于90后而言还能听懂畲语,那么00后、10后?我堂弟00后,别说是畲语听不懂,就连本地话也听得模棱两可,更别说让他讲畲语唱畲歌了!
老妈常说畲语要教孩子讲,本民族的语言不能遗忘,所以在我孩子很小的时候,她就教孩子畲族童谣,我偶尔和孩子玩游戏时也会念念。我想说时代在进步,但是民族文化真的不能遗忘,就像村里的老人们一样,每次周围有什么活动,他们都会去看看,当有对山歌环节时,也会放开嗓子唱。
前几天村里有户人家早早地去山上找乌捻叶,准备乌米饭的制作。早上我和老妹说,今天三月三我们也去买份乌米饭吃吃吧,就当过过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