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央视主持人大赛”,联想到了赛课。颇有一些相似。
今天这轮比赛要求选手走出去做实地采访,并将采访素材制作成短片讲述。九位选手足迹所到有远有近,采访对象各不相同,素材涉及方方面面。
不同选手的选材往往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可以说跟各自的人生经历和每个人对节目的理解直接相关。有的走的很远,远到了国外,有的走的很近,就在北京城内。有的走进的是阳春白雪的艺术殿堂,有的走进的是下里巴人的平凡生活。有的语言典雅,有的语言朴实,有的语言煽情,有的语言厚重。有的不能说没有哗众取宠的成分,有的则完全是朴实无华的真情倾诉。
我有几点感触很深。
一 是董卿老师的点评公平公正,适当而得体。其实每一个选手都表现得很精彩,并且也都做了很大努力。如果不是内行,很容易被表面的热闹和外在的形式迷惑双眼。而董卿却能准确清晰的点出每个选手在制作思路中的一些疏忽或不足,正中要害。“央视一姐”的称谓真不是浪得虚名。比赛不仅是选手在展示自我,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评委的“央视一姐”深厚的专业素养,敏锐的观察能力,严谨的思维品质。
“央视一姐”还在另外一个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针对选手做点评,不仅要指出不足,还需要肯定其优点。作为经验丰富的节目主持人,董卿并没有刻意去强调什么优点,而是表现出了对于“人”的关注,包括对选手的关注,对选手采访对象的关注。这样的关注使得点评显得极其自然且富有亲和力,也很好的活跃了场上气氛。所谓亲和力,就应该是对“人”的关注而带给人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吧!
二 一个节目是否优秀不在于亮点有多“亮”,而在于有没有将这个素材内蕴的力量做充分挖掘,将有关背景讲清讲透,将一个节目的方向抓牢。思考不深入,准备不充分,目标不明确都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这点对教学也很有启发。
三 只要是比赛,就不存在绝对的客观。不同人的评价标准会大相径庭,评委的喜好和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到对节目的评价。就像一个大众评委说到的,因为选手东北话说得溜就给她打个最高分,甚是让人无语。所以凡是参赛,一定要学会看淡结果,不必太在意。
董卿是评委,却是全场表现最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