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篇西安之行的纪实报道,这一次西安之行我想我还是得感谢许多人。我是带队去参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组织的首届“中华杯”全国中学生作文比赛总决赛的。
首先感谢我校全体高一在校学生,千余学子全员参赛。虽然最后关口在将近五百名获得决赛资格的学生中真正前往西安参加复赛的只有四名。感谢这四名学生的倚马可待、才华横溢,他们在与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对手的对决中脱颖而出,两位取得一等奖另两位取得了二等奖。成绩斐然。
感谢我的领导、同事、家长,是他们的信任与理解,让我这一趟西安之行充满着前进的动力与满满的感动。自然也得感谢这一次东道主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全体参与的工作人员。万事开头百般难,沟通驱驰解千端。谢谢他们的细致与耐心。开幕互动、现场竞赛、研学之旅、解读颁奖,有条不紊,让我这一趟除了见识了“陕西的黄土埋皇帝”的关中平原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革故鼎新之外,还让我感受到了这百万秦川之上,黄天后土之中世代传承的后人们的坚韧朴实。
此行西安真的惊艳到我了,哪怕只是为期五天四夜的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吃在西安,那是与江浙沪截然不同的另一番味蕾感受。我是活动完全结束后,因赶不上返程的动车,滞留的十一号下午感受到西安的全面味道的。虽然之前的,不论是在会场的自助午餐,还是宿馆提供的早晚餐,还是研学时目的地的就近的桌餐,精致高效有余,调和五湖四海口味趋中庸而地方特色不足。于是我前往西安的回民街,从午吃到戌时,腹大便便,行走难以为继,值此方回。何止是好吃,肉夹馍、红柳烤串、羊肉泡馍、胡辣汤、裙带面、油泼面,不一而足。一直以为数我们江浙沪的各类甜点皎皎,在这些回民街的回回们做起来,更增添了大锤打,盘舞硬拉等现场即视的视觉冲击,香甜之中带上了代代传承的手艺之魅,地上乌黑发亮的石板块砖和巷中心的回民小学见证了这块神奇的渭河之南秦岭以东的关中平原上各民族文化的交流碰撞共鸣与发展。精彩纷呈,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返程中,遇见一位回老家探亲返回工作地南京的西安小哥,侃侃而谈,介绍了西安回民街的兴盛发展走向,他提到了同治年的回民之乱,提到了左宗棠的湘军,提到了GDP飞速发展的西三角的另两家重庆成都...也许在今天城市发展大同小异高楼林立千篇一律,却只能凭饮食特色和文化差异而唤起各自在原居民脑海深处那份熟悉亲切神秘与美好时,西安,你慢一点,是厚重,也是博大。
住在西安,这一趟西行,八号晚经历了四川九寨沟的地震,住在安排的格林豪泰酒店里,据说震感十足,楼层在颤抖晃动。我当时在距离宾馆不远的大雁塔广场,人头攒簇地欣赏大雁塔音乐喷泉,拥挤的人群全神贯注地欣赏大唐盛景重现般音乐和喷泉的配合表演,没感觉到震感,倒是很震撼,只是觉得手机没信号,微信照片发不出去。回宾馆的路上,人更多了,到处弥漫着地震了楼在晃动的消息。自然也有许多像我一般在大地上活动而无震感的。主办方第一时间在群里发布震感来源消息,安抚人心,发帖云,某一地质教授言,东起华山,西至宝鸡,西安是一块大石头,所以古名“长安”。无论如何,心稍定人稍安,连起初被晃动惊吓得想第二天就返程的学生及家长都稍安不噪,等到颁奖结束而回了。在这一块风水宝地之中,相信住在西安的人们,得天独厚,积日月之精华。既无大灾也无大难。福寿万方。
最后,行在西安,确实跟北上广江浙很不一样。在都市都在拼命地一门心思掘地三尺腾跃十丈给活人开辟出行、生存空间的同时,西安民众,还在踽踽独行地重风水保护地下安眠的古人们的陵寝,保护着古城墙古建筑,据说西安在修地铁线时因挖出古城之中三座秦汉古墓而一度告停,很多盗洞累累的古墓出土文物依然可观美伦美幻。而西安的城楼据说是最完整的防御工事。这些鉴证着历史厚重折射炎黄文化铭刻华夏智慧的艺术精品,是地球上活着的人类的骄傲与自豪。西安出行之时,公交确实繁复,川流不息的中外人们确实拥挤,可它不也彰显了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的涵养与雍容大度?
我想我爱上了这座城市,许是因为始皇汉武,许是因为秦砖汉瓦,许是因为大唐西域,再次感谢“中华杯”,字里行间文章里流淌的传奇故事人文精神人类共通的爱恨情仇及对如我一般庸人淡淡的感动,我想应该会缘远流长。西安一次玩不尽,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