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先生的这本《活着》,是我用三天时间读完的。这本书好似有神奇的魔力,让人忍不住一直读下去。就像听故事时,总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故事的结局。这两百页的文字,用黑白诠释了彩色的现实生活,在给我带来悲哀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福贵的老人。他的一生可谓是命运多舛,几乎所有生活的困苦与悲哀都汇集到了福贵的身上。他经历了家族由盛转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人一个个从身边离去:父母的死,儿女的死,妻子的死,甚至是最后女婿和孙子的相继离世,让他本就艰苦不堪的生活笼罩了一层厚厚的阴云。从前的家财万贯,到结局只有一只无言的老牛。这位经历了内战,解放,文化大革命的老人,似乎渐渐习惯了生活的打击。他脸上那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便是生活在他身上所留下的感悟和真谛吧。
在书中,比起主角福贵,更令我难忘的则是家珍。作为福贵的妻子,她所经历的一点儿也不比福贵少。在那个不幸的时代,家珍就像是所有悲哀女性的代表。她们活在这个世上,便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女性沦为了人们的玩物,要常常忍受不堪污秽的言论和凶残的身体折磨。但是家珍从未因此失掉善良和贤惠的品性,她默默坚守着妻子的岗位,成为家庭中坚强的顶梁柱。生活的困苦没有让这位伟大的女性屈服,即使最后因常年病痛而离世,她却在人间留下了一场浓烈的芬芳。我敬佩她的宽容,敬佩她的大爱,但最敬佩的,是她用“弱女子”的力量,诠释了生命的韧性和刚强。
余华先生的语言朴实而自然,但感情的抒发和故事的色彩却没有因此减退。我很喜欢余华先生在整本书的结尾写下的那段话,这段对景物的描写,虽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在引导读者思考活着的意义。这段文字平静惨淡而又充满着朴实的希望,就像主人公福贵,经历了苦难的一生,但从未想过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个开放式的结尾,写出了余华先生对生命价值的看法和认识,他坚信生命是顽强的,在生生不息中终会有无尽的希望。
这只是我在人生初期对于《活着》这本书的感悟,或许寥寥几笔的人生经历使我无法深刻领悟书的含义。但我从书中读来的收获依然是满满当当的,至少它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方净土,那是对生命和生活最纯洁最真挚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