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重读《道德经》——序2
《道德经》自成书以来,其解读者甚众,历代各家注释蔚为大观,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首先,哲学本身就不好解释,何况《道德经》一书确可以称为万经之王;其次,和解读者本人的学识素养有关;《道德经》原文是没有断句的,二千多年来,后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版本和不同的断句。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是1993年10月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郭店楚简)。其次则是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甲乙本--它们分别是高帝(前206-前195在位)和文帝(前179-前157在位)时期的抄本。在历史上流传最广的《道德经》版本则是汉代河上公本和曹魏王弼本。据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在不断地出现校订本,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
目前,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也就是现在书店里常见的《道德经》通行本;另一个就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我个人也更喜欢帛书版本的道德经,以后我分享的也是帛书版本。不管是哪个版本,原意都差不多,我斗胆用三句话概况为:一个核心、两个道、三个内涵。
㈠一个核心——“无为”
《道德经》全书81章5000余字,有10章老子在论述“无为”的思想。“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常无为、而不无为”、“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等等,如果不看全文单从字面理解,无为就是什么也不做,进一步理解老子的思想就是顺天而为、消极避世的代表。其实这是大多数国人对《道德经》的误解。前面我说了《道德经》在当时是一部领导者法则、执政者行为规范的书籍,
“无为”原意也是教导那些执政者,要忘记自己的利益,放下自己的私欲,时刻为自己人民着想,这样大家才会拥护、爱戴你,因为你的无私,最终会成就你。“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正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㈡两个道——“天之道”、“圣人之道”。
第二十五章有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认为,世界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宇宙大爆炸产生的,而是有一种力量,看不见摸不着,知道这股力量一直存在,但又无法具体描述这种力量,如是称为“道”。如果把世界比作一款游戏,“道”就是这个游戏里的所有规则,这个“道”就是天之道。而圣人之道就是效仿天之道用来治国安邦的领导者法则和执政者行为规范。
老子认为“天之道”是模糊宽泛的,那“圣人之道”就是具体的,可以在生活中实践的原则,具体的方法论。“圣人之道”必须依附“天之道”而存在。创造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的日本著名企业家有个思想叫“敬天爱人”,“敬天”就是敬畏天之道,“爱人”就是圣人之道。
㈢三个内涵
1.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的,不要执迷。
这个世界真正的永恒就是永远在变化。追求永远不变,就好比追求“青春永驻”一样。如果把世界比作一款游戏,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老子说“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思是要把病患当作朋友,生病了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没有身体,又哪来的病患。在生活上、工作中,不要过于执意于挫折、失去,正因为我们曾经得意过才有挫折、得到了才有失去。去年我观看了一部反腐警示片《迷失》,一个个大老虎现身说法,哪位不是从执迷于权利、执迷于欲望开始,最终才落得个胜败名裂的下场。央视著名学者白岩松在说过:我相信如果把《道德经》翻译成白话文,给“反腐”中进去的官员一人送一本,全得号啕大哭,后悔死了。
2.你向世界发出什么,世界也会回馈与你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微笑他也会对你微笑,你对他哭泣他也会对你哭泣。其实这正是如《道德经》里第二个内涵:你向世界发出什么,世界也会回馈与你。无论是一对恋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还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你对身边的人始终不计回报的发出善念,这个善总有一天会加倍的回馈给你。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传播正能量。打个比方,大年初一我们无论遇到谁都会由衷地说出祝福之词,这个心情我们自己是愉快的,对方也是愉快的,大家都是愉快的。
3.无我,利他。
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即:最大的罪过就是放纵自己的欲望,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道满足,最大的灾难就是贪得无厌。如果一个人付出之后,不求任何回报,没有斤斤计较,生活必定少了很多烦恼和纠结。太在意结果,投鼠忌器的心里让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最终影响情绪,当你向外发出坏的情绪,这种情绪会产生连锁反应,或许让你变的事事不顺,最终殃及身体健康。所以,当心情不好、嫉妒、生气时,我们要思考一下,是否是因为太在意回报(也可能是不同形式的回报,包括认可度),违背“圣人之道”的无我、利他原则,必定产生痛苦,且没有意义,且违背领导者法则“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做毫无意义的事,尤其浪费生命,只会让我们在浪费时间的同时,没有一个好的心情,一举多失!
总之,《道德经》所蕴含的思想智慧,如道法自然的哲学宗旨,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上善若水的人生态度,知止不殆的处事原则,以德报怨的应世情怀等等,完全可以和我们现代社会相适应。从下一篇开始,我会逐字逐句解读我心目中的《道德经》,由衷希望更多喜爱国学的朋友加入进来,一起学习、一起分享!
2018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