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 “情绪”是一个老生长谈的话题,在关键对话中,关于情绪的认知有以下几点: 1、情绪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并不是外界因素强加的。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情绪,选择权始终在我们自己手中。就像人们常说的“人这一辈子,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 2、负面情绪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如果我们控制不了它,那我们就会成为它的奴隶,被它控制,导致出现不好甚至极端的行为。 3、情绪会影响到行为结果。这里举一个“踢猫效应”的例子,爸爸被老板骂了,回家教训儿子,儿子觉得委屈,生气地踢了家里的猫,猫被吓到跑到街上,司机为了躲避猫结果撞到了路人,其实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都是由最初爸爸的负面情绪引起的,“爸爸被老板骂”是事实,这件事可能会让爸爸产生“我工作那么认真你为什么还要被骂”的想法,继而产生生气的情绪,最终导致“回家教训儿子”的行为产生,这就是情绪的行为模式“所见所闻-想法-感受-行为”的模式。
【 A1 】 有一次,在家里吃饭的吃鱼被鱼刺卡到了喉咙,后来是去医院才把鱼刺清理出来,此后,每次看到桌上有鱼这道菜时就会产生“吃了就会被卡到”的想法,心里也会不自觉感到担心,导致的结果就是现在我基本不吃鱼了。
【 A2 】 如何平复不良情绪: 1、事先想一想不良情绪引起的行为后果,不好的行为往往会加重我们的不良情绪 2、尝试用其他方式来排解不良情绪,比如看电影,跑步,游泳等放松方式 3、分析自身导致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减少对外界因素的指责,比如早上睡过头迟到了被领导抓个正着,心情肯定很差,其实当想到可能是因为前一天晚上看电视看太晚了导致迟到,那这时内心的情绪就会更多集中到如何避免下次迟到 可能引起冲突的对话: 情绪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当不同的情绪在内心碰撞时,就会引起一段冲突的对话。比如,当某项工作没有按照要求完成时,领导会追究责任,这时情绪可能是既委屈生气又无可奈何的,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在做了而领导只看结果有没有达到,另一方面尽管内心有不良情绪产生但还是要去完成这项工作,情绪和行为产生了冲突,当行为受到情绪影响时,往往也就事半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