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焦虑是种流行病
焦虑,是种流行病。其流行的程度,堪比俯拾即是的心动。要是谁说自己不焦虑,那大概率是会被人瞧不起的。焦虑意味着求上进,焦虑意味着有远见,焦虑也意味着爱思考。总之,你一天若是不焦虑着点儿什么,这生活都没滋没味儿的。
当然,这其实是笑谈,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内心对于宁静的渴望,其实是非常强烈的。但这种向往,也是焦虑的一种来源。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真正地淡然。
适当的压力,会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我们需要适应时代,也要看清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行动的方向。 唯有当我们方向明确,内心执着,行动的时候,才不茫然。
2.认知觉醒,用意识驱动自己成长
前两个月,我闲来无事,在网上找到了周岭的《认知觉醒》。本想着看看打发时间,没想到它的知识密度如此之高,以至于我自己读了好几遍。到后来,我知道周岭又出了新书,便马上买到手,只为了能一睹为快。
看他的书,很费脑子。作为《认知觉醒》的姊妹篇,《认知驱动》实际上已经默认了我们是了解《认知觉醒》中那些关键的基础概念的。比如,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以及舒适区边缘、冥想和元认知等等。
如果你看不懂这些词,我还真的劝你,先放下《认知驱动》,从《认知觉醒》开始读起。
可以说,《认知觉醒》中有着你想知道的所有跟“个人成长”有关系的核心概念,周岭用非常清晰明了的语言,为我们一一讲述。我很喜欢周岭的叙事方式,他很少卖弄,但他的书,真的知识密度足够。
想要时间管理,想要冥想,想要改变自己的陋习,这些都能在《认知觉醒》中找到。
这本《认知驱动》,虽然在内容上,与《认知觉醒》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实际上,它讲的是另外一回事儿。
我们常常想要做一件事儿,这件事往往在我们心中,已经酝酿了很久。尤其是夜半时分,想到于此,每每容易激动得失眠。然而清晨,现实来临,这些愿望又悄然褪去,好像从不曾来过一般。
于是,它们就成了一个个遗憾。
在认知觉醒的基础之上,我们还应该从心法和技法上多多努力,让自己不仅仅成为一个梦想家,也成为一个优秀的实践者。如何让一个想法真正生根发芽,如何驱动自己开始执行,如何产生价值,让他人也认可,这些问题,周岭都在自己的新书《认知驱动》中,为我们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3.《认知驱动》:成为一个优秀的执行者
想象很美好,一做就糟糕。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执行的艰难,也正因此,具有执行力的人,他们往往是非常强悍的人。
想要做成一件事,想要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我们不妨从自己的日思夜想着手,毕竟,成就自己,是最为幸福的事情了。
周岭在《认知驱动》中启发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首先要做一些必要的铺垫。比如:我们要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仔细分析自己的心之所想,唯有我们认识到这些事情的价值,我们才有开始去做的可能。
就像我,多年来,一直渴望自己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直到2017年,我才正式拿起笔,开始写作。直到如今,笔耕不辍。这已经不仅仅是价值能够形容的成就感了,因为在行动的过程中,我开始形成了正向的身份认知,我在一次次微小成功的体验中,逐渐增强了自我确信。
我开始认同自己写作者的身份,在生活中,我也习惯于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一旦我们扫除了自己心理上的障碍,其他的一切请交给时间,它会成就我们,走向新生。
在《认知驱动》的心法层面,周岭很详细地从价值、身份、和心理这三个方面,为我们阐述了行动的宝贵。认知的改变,会是一种很好的驱动力。而行动本身,又会不断增强认知。
就像周岭在书中所说:一个人的成就往往在他的眼界之内,一个人在现实世界中能走多远,其实在他心里早就标记好了。
4.写下来,一步一步来
在执行力的技法层面上,周岭从具体的“策略”、“战略”以及最后的“成事”,也就是“做到”,这三个层面,为我们剖析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具体步骤。
当我们能够以一个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心之所想,那些焦虑也将随之消散,就只剩下具体的步骤了。
其中,周岭提到的一个方法,我很喜欢,那就是“写下来”。
写下来有太多的好处,当我处于迷茫时,我也常常藉由写下来,才更好地认清了自己。
等到自己一点点去做,逐渐有了一点心得,我们便可以一点点加入更多的东西,做事的过程,也便不再那么痛苦。回首过往,那些曾经走过的弯路,都是宝贵的财富。我们没有办法一下成就所有的事,但我们可以一件一件去做,终究会做到。
像周岭这样,踏踏实实的执行者不多,但这恰恰是成就自我的重要环节。我不愿把这称之为一种成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找到自己的价值,远远比世俗的成功更快乐。而这件事情,并不难,周岭的《认知驱动》,相信会给你带来不错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