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起,各路专车和拼车平台开始在各大城市发力,尽管存在法律和监管上的障碍,但人们的出行又多了一种选择,作为车主来说,他们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获得额外的收益,长远来看无疑是双赢的局面。很多文章都讲得很清楚了,互联网技术通过让信息变得更透明和准确,使得社会资源的分配变得更加合理,这应该是一种进步。最近我注册了Uber的人民优步司机和嘀嗒拼车车主,有了一些体验,这里我想谈谈个人对专车和拼车两种模式的感受。
Uber的宗旨是让乘客更容易打到车,它的模式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比如强制自动派单、接单时不知道乘客目的地、司机接单率和奖金挂钩等。在这样的模式下,乘客打车的成功率很高,就我个人而言,用Uber只要看到周围有车,必定能打到。不过对于司机来说,除非我专门空出一段时间用来开车,否则我很难估算时间,这让我这个强迫症患者感觉有点焦虑。比如说,有一次我夫人和她闺蜜在外面吃饭,车空闲停着我就拿出去开Uber,约好几点钟去接夫人回家。不过,由于我不知道下一个单的乘客要去哪里,上海那么大,万一是一个非常远的单就会耽误接夫人回家,挺焦虑的是吧?不过还好,那次接了几个单都是起步费的,没耽误事。另外,我家里就一辆车,因为有孩子所以装了儿童座椅,每次去开Uber我都得把那个先拆下来,不然可能乘客会有意见,而且车上有别人的时候也是不能接单的,这也有点麻烦。当然,Uber的好处是收入多,如果有整块的时间出来跑,对司机来说还算是回报很丰厚的。
和Uber相比,嘀嗒拼车则是典型的搭顺风车模式,乘客事先发布自己的出行计划,车主挑顺路的单,大家一起拼车。这种模式对于司机来说更轻松一点,因为你提供的不是专门的接载服务,而是顺路搭个人,所以平常跟夫人一起出去的时候也可以顺便拼车,而且因为事先知道目的地和人数,所以可以有更充分的准备和规划。拼车的价格很便宜,对于车主来说基本只够补贴油钱,并不是盈利性的活动,因此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风险较小,乘客对司机也没有太多的期待(比如像专车一样为乘客开门啊,提供免费饮用水和充电啊之类的)。此外,嘀嗒拼车是按地图上计算的距离事先付款,不管怎么走都是一口价,避免了一些因为路线引起的费用纠纷。 当然,拼车模式对于乘客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非常可靠的选择,因为你一定要提前规划出行的时间,而且接单的选择权完全在司机,因此作为乘客,你无法确定能不能拼到车,必须准备一个备用方案。
北京今年发布的新规已认定拼车合法,预计更多的城市很快会跟进,在法律和监管的问题上,拼车将成为一个有效的突破口。我个人也更看好拼车模式,因为它可以更“直接”地提高交通资源的效率,而且作为车主来说拼车模式的体验也更好一些。滴滴这几天宣布“顺风车”服务即将上线,而Uber也表示在未来的产品中将继续优化同向拼车的匹配,这也说明拼车模式还是有相当大的潜力,也更适合没那么多闲的广大普通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