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人为什么能成事?为什么能持续成事?为什么能持续成大事?而多数人,手里一把好牌,为什么就总是出昏招,就总是打不赢?还有一部分成过事的人,暂时挫败之后、暂时成功之后,为什么就彻底慌了,就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继续做了?
何谓“成事”?《左传·宣公十二年》载:“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
简单来说,“成事”就是指做成事情。对普通人而言,做成一件事情或许并不困难,而想要持续地成事,甚至持续地成大事,却没那么容易。
在儒家传统文化中,“成事”的标准有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立功,立言”,这三项被称为“三不朽”,是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们孜孜以求的一种凡世的永恒价值。而一代名臣曾国藩,可谓是“成事第一人”。
曾国藩,曾子第七十世孙,自幼饱读诗书,中进士,入翰林院,在大厦将倾之时,组建湘军,力挽狂澜,位极人臣。他文能吟诗作赋,武可领军打仗,一生修身律己、勤俭廉劳,以德求官、礼治为先,被誉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为师为将为相,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的成事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他也将自己成事的秘诀以立言的方式留给了后人。
成功不可学,成事可学。《成事》以梁启超编选的《曾文正公嘉言钞》为底本,集合曾国藩、麦肯锡、冯唐个人过去二十年的管理实践,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成事方法论,帮助中国管理者克服心魔、带领团队,成事、持续成事、持续成大事。
通过曾国潘自身为人处世来解读成事蕴含的道理。
作者的书单《道德经》 《论语》《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曾文正公嘉言钞》《毛泽东选集》等。
《道德经》《论语》太久远了,和现代困扰脱节太多。《二十四 史》一路(含《史记》《汉书》)偏学者书,写书的人没成过什么事 儿,甚至没干过什么事儿,没被成事的难处反复困扰,读的时候总觉着 写书的人有层纸没捅破、也没能力捅破。《资治通鉴》是部伟大的书, 可惜就是太长,而且受限于编年体的体例以及写史人的矜持,司马光及 其团队心里要说的很多话没有在书里直接说出来。
相比之下,在成事一项上,曾国藩就鹤立鸡群,千古一人。他为师 为将为相,立德立功立言,救过中国几十年,写过几千万字(不确定多 少是他写的、多少是幕僚写的)。更重要的是,他做实事,在非常难做 事的晚清,而且,他做很大的实事,而且,他持续做很多很大的实事, 而且,他写的东西都围绕着如何成事,提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方 法论和修炼法门。
每次翻开他的书,功过且不论,满纸背后都是:成事!成事!成 事!(GTD:getting things done)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抵制了试图总结归纳的诱惑,还是保持梁启超 编选的顺序,和《论语》一样,没头没尾,从任何一页都可以读起,在 任何一页都可以停下。我渐渐理解了孔子后人和梁启超为什么这么做, 为什么没有试图建立一个不重不漏的体系:总结归纳难免遗漏和变形, 不如像草木流水一样把文字放在这里,读过之后,读者自然有自己的总 结归纳或者再读一遍的欲望。”
这是继吴军老师之后又一重大启示。不是准备好才写,也是不是一定要总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