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上初中二年级那年的端午前十来天,我拿出头年收藏的钟馗门神符作样,用复印纸复入磨平的樟木板上,然后课余化了几天时间刻出一块阳绞拓板。用朱砂红颜色拓印在黄色纸上,叫父亲拿去卖,那时虽然才能卖几分一张。我是多么的高兴,那时的我还不知道钟馗的传说,端午为何要贴钟馗呢!今天补上这一课。
现在人们把钟馗形象当作匡扶正义,除祛邪恶的像征。当年吴昌硕见官腐不满,虽不擅长画人物的他,三次画钟馗且题诗寄情。这是文人除了斯雅的另一面情怀。
说了钟馗,还记得那时我们还会用五色线编织装鸡蛋的兜。
听奶奶说,在端午节,在颈脖上挂上可以
祈福保平安。那时的我们仅喜欢和同学撞蛋游戏,撞赢了,带胜利感笑着,斗输了也红脸笑着,剥开几天舍不得吃的煮蛋。
端午节最让我感兴趣又让我最难忘怀的是香包。
记得我们那时是用纸做香包,正面用小木板拓印,用蜡笔上彩色,或填水彩色后,包上清木香,樟脑丸碎粉等。放衣袋偶尔拿出来嗅嗅,感觉那香,真沁入心肺,好舒服。放学后,我会和同学一起玩香包,依墙轮流飞。谁的香包压着对方,就赢得那香包了。而我难忘的香包情结,是对一位老师的思念。
时间过了四十几年了,那年我上初二。端午前十来天,我在下课时在给香包填彩色,给张友雁老师看到了,他称赞说好看,看我那么多香包並说:“有几个玩玩就够了,何必要那么多呢?"。我直爽地把我想多制些起来,让我父亲赶在端午前去集市上卖。可换几个钱。张老师抿着嘴笑了,然后说,放学了记住来我舍室。
放学后,我去找张老师了,他把一叠印考卷的十六开纸叫我放入书包,不让人知道。並说:“你娘去得早,我知道的。你爸爸也不容易,我看你聪明,老师奖励你的。”我知道,那时的大张纸才5分钱,可开十六张。然后,那时我们家境贫寒,真把老师的那叠纸当作“雪中送炭”了。
之后,在学校的一次师生美术作品展时,我看到张老师画的一张雷锋,我久久伫立在画前,那逼真的画让我看呆了。我当时暗自想,以后我要好好地向张老师学习。
时隔几年,高中毕业而名落孙山的我,因我对张老师的尊敬和喜爱,我常去他那拜访,当时他已经退休,因为他的书画特长,他仍在教育局开设的教师进修班执教书法。也因我的喜欢,我常常会去讨教如何写好软笔字。我想依此求艺立业。每次去他都会不厌其烦,耐心地讲授和演示。后来通过他介绍又去老年大学跟张树才老师学画花鸟,向朱祖侃老师学画山水。领我走上了书画之路。几年后,他又开导说,为了生活,你可去开个书画培训班。我之后也开了,边教边学边上进。
戊戌之端午马上要到了,不由我想起了逝去多年的张老师,往事历历在目,从那年那叠印卷纸到后来手把手教我写毛笔字起,你那戴着眼镜,严肃而和霭的脸仿佛又浮现在我面前,你是那么的平易近人。
在我心中你是符我平安,鼓励我上进的钟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