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准就是气血充足。人体的脏器就如同人一样,其也有胃口,也需要吃饭,吃饱肚子才能干活、工作。而脏器的饭就是气血。
当体内的各种脏器每天都能吃饱喝足时,干劲就十足,活就干得好。而当人体的总血量不够,脏器的饭不够,它们吃不饱肚子,虽然它们都还在运转,但很容易疲劳,无力,抵抗力下降,就出现了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时间一长,各脏器由于供血不足,各种疾病都会惹上身来。
心脏供血不足时就会心慌、气短、胸闷,这时,特别想休息,就会偷懒,就会出现短暂停顿,心跳的跳动速度就会越来越慢,心就开始痛。这是在提醒你,它饿了、累了,你没管它,或者只是给它吃了一些扩血管的药物,可根本原因并没有找到。当缺血症状进一步加重,血管不能充盈,就会造成闭塞,心梗,最后危及生命。
大脑供血不足,轻者头晕、记忆力下降,重者因远端末梢的血管得不到充足的血液而干瘪、闭塞,继而出现脑缺血、脑梗死,时间一长,脑子开始变“瘦”,脑萎缩、老年痴呆症也开始发生。
肝脏供血不足,它的工作能力也开始下降,作为“人体化工厂”,以前吃一斤肉,它都能转化成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而这时只能转化7两,余下3两只好以脂肪的形式弃置在肝脏里,形成脂肪肝;或者堆积在血管里形成斑块。
肾脏供血不足,它担负的排毒工作就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如此,身体内的各种毒肯定就不能及时排到体外,就容易引起尿酸、尿素过高。
胰腺也是一样,吃饱了就能供应给人体充足的胰岛素,没吃饱时,糖不能被正常代谢,多余的糖就存留在血液里,血糖自然增高了。
所以,我们应该把养血作为保健养生的核心内容,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才能充分保证器官有饭吃不闹饥荒呢?
1.饮食蓄血
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必须重视饮食调养。首先要注意保持脾胃的健康和旺盛的食欲,既要饮食有节,又要重视对脾胃疾病的治疗。其二,要适当多吃富含“造血原料”的食品,特别是富含优质蛋白质、必需微量元素(尤其是铁元素)、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性食品。要记住,食疗的重要性是贯穿人一生的,也是要落实在每天的每一顿饭上面的。
2.神志养血
中医认为,若神志不畅,肝气郁结,则最易使血液暗耗。所以保养气血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心情愉快、开朗乐观,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使造血功能更加旺盛,使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3.睡眠调血
生活规律、起居有时、劳逸结合、娱乐有度、性生活有节,特别是保证充足的睡眠、戒烟少酒,做到这些对保证身心健康,使血脉更加调畅,延缓衰老,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运动活血
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天至少保持半小时以上),如散步、慢跑、游泳、打球、跳舞、健美操等,不但能活血,还会使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增强,同时还会增强人的造血功能。
5.静心护血
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是健康的重要保证。所以,在重视运动的同时,也要重视静养。最好每天能抽时间找一个安静的环境调养精神,或独处静坐,或闭目调息,或听听音乐,或绘画,或编织等等,均可达到宁心养神,使身心皆静,尽快缓解大脑疲劳,以防劳伤思虑伤血。
6.补气血养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