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动物。
是动物,有情绪,有野性。血淋淋的刀下,是情绪的崩塌和野性的释放。
一个极端的患者家属,在亲人的生死面前,变成了猛兽,变成了魔鬼。人的放纵,很可怕,很荒诞。
医患关系的紧张愈演愈烈,每天都有不理智的患者和医生发生冲突。死亡,总是能抓人眼球。没有正常人不怕死,没有正常人想生病。医院的产生,为人提供了继续活下去的可能。但是,至今,从来只是可能。
医生永远不会是铠甲勇士,也没有必要被塑造成铠甲勇士。医生永远应该是那个一袭白衣,那个圣洁天使。医生与患者之间天然存在的专业知识领悟的差距直接导致了双方分歧与矛盾的产生。这样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要求的是双方的互信,患者相信医生,医生相信患者。默契,常常能避免冲突。
人对于死亡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医生在磨练之后,拥有着比一般人更高的情感堤坝,在死亡面前,他们更冷静,更理性。可是,我们不行啊!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行将就木,我们知道这是高寿,却忍不住悲伤。死亡面前,患者应该理解医生,医生更要试着理解患者。
网络上的言论总是充满怒气。愤怒很容易上瘾。虚拟世界里的愤怒,是表达正义感的捷径。医生被伤害,我很生气,这本身没有问题,但请不要将怒气泼向社会。胡适说过“为动了一点正义的火气,就是掉容忍的度量了。”这个社会不是一个垃圾社会,不要随意为你自己所处的环境扣帽子,因为你仍然会在这个所谓的垃圾社会里活的心安理得。与其哀嚎医生的可怜,痛骂患者的无情,不如好好想想,怎么解决问题。公共福利建设的不完善,让患者对疾病抱有内心深处的恐惧;职责分担不明确的规定,让医生对治疗抱有内心深处的恐惧。恐惧,不应该用愤怒去对抗,应该用可行的实践去化解。否则,即便是安检和隔板也不会挡住愤怒的驰骋。
社会总有它的问题,医患关系的紧张也不是一日之寒;但是,医院还得开,医生还得来,患者还得去,社会还会发展。没有思考的愤怒,是对那位已逝医生的大不敬,也是对那位患者家属行为的变相重复。我们表达愤怒,表达同情,更应该表达思想。
人性中的悲悯是生为人的职责,但叹息与批判不是终点,而应该是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的起点。
看见了身旁的黑暗,不要就此摈弃了不远处光明的可能。
心怀悲悯,也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