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静的……
“五月人倍忙”的日子随着慢慢弥散的麦香而渐渐远去。有好些年头的五月没有在家度过了,儿时收麦子的那种兴奋越来越靠记忆来体会:收麦子的假期、难得吃到的变蛋、平常没胆量喝的啤酒、无限制的方便面和时令水果、少有的宽敞而平坦的场面儿……
随着年龄的缓慢增长,麦收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刚过去的五月里,麦忙时给家里打电话问收麦子的情况,前后一个星期,麦子进仓、秋作物耕种都已完成。在为父母因农业逐渐现代化而减少劳碌的同时,脑海里隐约感到缺少了好多东西。
收麦子的假期至少一个星期的那段时光就像麦香永远萦绕在脑海里。
麦忙前,大人们先准备好场面儿,再把家里所有的镰刀找出来捯饬顺、磨锋利,最后准备好易携带吃的喝的……
那时候没有一体化的联合收割机械,比用镰刀快些的机械就是用拖拉机带动的割麦机,但大多数的人们都是用镰刀一刀一刀的收割。全家齐上阵,一人一把镰刀,一块地接着一块地的收割。满眼望去,金黄色的麦浪中嵌着点点弯起背影,却在流动。渐渐地,麦浪没了,背影也没了,剩下满地的金黄。麦子都扑倒在地,五体投地的亲吻着这一世的母亲。
等一块地的麦子一棵棵、一束束的割完了就要一车车拉到场面儿里去晒着。但秸秆装车还真是个"技术活"。一车装少了,就要多跑几趟,不仅费油,还耽误时间;一车装多了,在坑坑洼洼的路上容易翻车,更加的耽误时间。在这个时候装车的技术行不行就显示出来了。一些没技术的装的很多,把车五花大绑的,看上去像是稳实,可到了路上车上的麦垛就像酒过六七旬的醉汉逶迤地前行着。当你听到“倒了!倒了!”,接着可能就会出来一阵笑声,为忙碌着和老天爷抢时间的日子增添了一丝丝轻松。随着能听到有香烟味的笑声,就会有人过来帮忙重新装车,毕竟耽误的不是主家一家人的时间。装完车就会送过来在地里温了一上午甚至是一天的啤酒,主家和帮忙的一人一瓶,坐在地头儿,一根烟一瓶酒过后主家稳稳当当把麦子拉到场面儿。
忙活了一天的人们晚上回家也是简简单单的吃些。记得那时老爸最喜欢把洋葱切丝凉拌,偶尔也和变蛋一块儿凉拌,拿一个热馒头,就着啤酒,一顿饭就过去了,然后再听听天气预报,洗洗就睡了。这只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如果第二天天气不好,就要夜里加班加点把地里割完的麦子都拉进场面儿里,盖好防雨布,才能回家睡觉,这个时候差不多就凌晨一两点了。
等把所有的秸秆都收进了场面儿里,这时候的大地又像一个刮过两三天胡子的父亲,静静的等待着。而这时的人们都聚在了自家的场面儿里,把秸秆摊满场面儿,让太阳卯足了劲儿的晒,不时地翻动着,直到中午前后把潮气晒得差不多了,再用拖拉机带着石磙在铺满秸秆的场面儿上一圈一圈地飞奔,把略显躁动的秸秆碾得“服服帖帖”的依附在场面儿里。用铁叉把“收拾”的服帖的秸秆再翻得躁动起来,然后再碾得平平的。如此重复几次,麦粒就从秸秆上脱落干净了。接下来就要垛麦垛了,把秸秆挑起来抖一抖,挑到事先准备好的一片空地上,一层层的往上铺到两三米高,有的也在垛的顶部铺上一层防雨布,再把垛的表面梳理光滑,这个麦秸垛也就垛好了。而另一边也把散落一场面儿的麦子拢了成一堆,接下来的活儿就要看天了,如果有风就可以扬场了。扬场更是个技术活儿,老练的人扬起场来那叫一个溜,木锨一扬一落,麦子和麦壳泾渭分明,扬完场后很好打理且不浪费;生疏的人呢,木锨也是一起一落,麦子和麦壳依然眉毛胡子一把抓,扬场不仅用的时间长、累人且不好打理、浪费。
这个时候,把麦子装进袋子,拉回家,这个季节才算收获一半。
当等待许久的满脸胡茬儿的田地再一次热闹起来,每一个细胞都能闻到泥土的香味。这味道告诉你什么是大地的魅力。耕耘过后变得平整的田地再一次变得宁静,这一次的收获完成了,等待着秋天的童话。
夜,风起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