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能管理案例教案】课程复盘
周日下午的课程是团队合作,制作纸飞机,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生产合格的纸飞机,越多越好,以抢占市场。
纸飞机制作有5个角色:
①材料工程师:机头规定位置用红、黄、绿三种颜色分别划线;
②建模师:按规定要求折纸飞机;
③右翼编号师:在规定位置、按规定颜色进行编号
④成型师:用曲别针在机身下方固定
⑤物料运输员:在飞机制作结束后送给客户
成员分工:院长--材料工程师;圣光--建模师;伊面--右翼编号师;傅傅--物料运输员;阿汤--成型师
第一轮要求:
用10.5分钟,生产一批飞机(每批3个),不合格的拒收
第一轮结束:我们团队没能生产处合格的飞机
原因:不清楚具体的要求,飞机不满足客户需求,具体有以下3点:
①飞机头部的颜色有混色,材料工程师使用的方法不太合理
②编号错误,因为物料运输员未做好材料传输中的管控,未按顺序提供物料,导致编号师未能按要求编写相应的序号;
③飞机固定位置错误,成型师未按要求进行机身固定。
开会检讨改善对策,准备第二轮比赛(20分钟)。
会议决议:
1、列出红黄绿三种颜色各需要多少数量,然后先提前画好(违规的行为)
2、物料运输员把控好材料运输时的次序,按要求依次传输物料
3、编号师按要求标注编号(增加一道自检工作,避免出错~~列出红色飞机有哪些序号;黄色飞机有哪些序号;绿色飞机有哪些序号;签上一个序号就在记录表上划掉一个,避免重复和遗漏)
第二轮要求:
在最快的时间内生产出25架飞机,每批3个,按批交货,如果一个不合格,全部退回,以最短时间内完成生产的团队获胜。
第二轮结束:我们团队生产的纸飞机数量远小于竞争对手团队。
回顾整个活动,我们整个团队的表现差强人意,有以下几点不足:
1、目标不明确
每一个角色只是按照我们的角色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来进行理解整个活动的要求,不清楚活动真正目标是:在总容量40架飞机的市场中,占领80%的市场,所以我们的目标是生产至少32架飞机。但我们没有认真理解这段背景介绍。
2、规则不清晰
①没有选出作为团队总负责人,带领大家进行规则讨论,制定最优措施。
在第一轮我们已经意识到建模师的工作是耗时最长的,大概需要30秒,根据木桶原理,这是最短的一块板,决定了我们在规定时间内最大的产出是多少,但我们在中间的讨论会议上并没有讨论如何解决改善这个问题,错失了抓住核心问题的机会。
还有就是,每一个人没有真正的融入到一个团队当中,没有从团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达成最终的行动目标。本人作为建模师,有意识到我这个环节是耗时最长的,但没有进一步的将这个问题提出来,邀请小伙伴共同商讨解决,只是自己埋头苦干,想着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其他的工作,自有其他人负责。
②陷入了思维定势的框架--既然每份人都有角色,且每个角色只能在自己的工位上操作,理解为每个角色只能做自己角色业务范围内的工作。
同时按照我们的经验,认为“流水化作业,每个人各司其职就是最快的”,流水化作业是福特的发明,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种生产作业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这种方式有适用边界,不是说将一个工作,尤其是生产制造工作,简单粗暴地认为分解成几道工序,每人负责一道工序,就是最快的,其实还要考虑各工序的衔接是否紧密,丝丝入扣。
竞争对手比我们做的好的地方,就是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耗时最长的是折飞机这个环节,所以通过传授经验,让另外两个人也掌握折飞机技术,同时开工,达成将这个工序的生产效率提升的目的。
3、缺乏理性分析
邱舵说的很对,我们团队在讨论时最多的声音就是“你做的不对。。。”“你应该。。。”,
然后直接给出答案。这种方式,姑且不论对方是否愿意接受,但看到问题,然后根据经验给出答案,貌似很直接干脆,省时省力,但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遇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对策--执行对策,很简单的理性决策问题四步骤,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将分析问题这个步骤完全抛之脑后,直接跳到制定对策,甚至直接就按照自己的经验作出了改善措施,结果真的就只是解决了问题的次要方面,而问题的主要方面被错过了。
后续行动计划:
1、接到任务之后,首先组织团队,团队成员共同理解规则
2、明确目标
3、按照团队人员的特性,分解任务
4、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停止,进行检讨
5、调整工作方式,继续开展
6、事后复盘,总结经验,优化此类任务的工作流程,明确关键岗位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