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住在大石,吃的第二顿,就这家小店的烤鱼。后来就成了大石井茶局的共同话题。
这个不规则的小店,没有明显的招牌,如果不留意,很容易从门前错过。下午五点后推出的鱼缸,加上一个炭炉,就是这家店的活招牌。风机鼓动,一阵鱼鲜味,在碳火的炙烤中弥漫开来……
如果狭隘的评价,吃过的各种鱼类做法,烤鱼应该排第一。这种带着江湖气的美食,闻名于巷子,火于夜市。
打理店的老板,是一对来自万州的夫妻。老板是厨师,老板娘是服务员又是收银员。一进门听到靠谱的重庆话,就知道味道差不远。毕竟重庆万州就是烤鱼的故里。
(一)老板的骄傲
这家店,店面不大,右边一个长条形的厨房,左边一墙之隔就是餐厅。两张大台,两张折叠小台,几把椅子就是全部。
每天下午五点多才开档,经营到凌晨。来晚了,路边的折叠拼桌,都很难排得上。没有停车位,没有空调,没有WiFi,没有有线电视,甚至坐进去手机还没有信号。一台嵌入墙壁里的小电视机,应该只有19寸,循环播放着广场舞的教学视频。
老板说,他是这条街最早做烤鱼的。晚上恒丰酒楼的厨师们下班了,还特地过来吃宵夜。作为大石村最大的酒楼,恒丰的厨师在这里代表了一定的地位。
“隔壁看着我们做,后来也开始做(烤鱼),但是做了不久,就停了。一家店,换了两个老板,还是没有做起来……”听老板说起,望过去隔壁,小馆子灯光明亮,各种菜式照片修饰一新的贴在墙上,店里零零散散的坐着几个客人。门口的门柱上,红底黑字,写着旺铺转租。
说起这些,老板抽着烟,脸上充满了朴实的笑。一种招牌味道,就是厨师的一种骄傲,也是一家店存在的核心所在。
除了烤鱼,我也尝试过其他菜。确实如同店面环境一样,一般。有次跟老板委婉说起要改进,他说来店里基本上都是吃鱼的……
(二)老板的秘密
最高的一次记录,一个星期吃了三次,还是暑热的夏天。 起初还以为是江湖传闻的罂粟壳作祟,一时将这种难已忘却,暗想成了中毒。
后来,烤鱼一上台,神经质地翻扒着汤底的香料,桂皮、草果、香叶、孜然、芝麻,不认识的植物挑出来,找来老板指认,希望证实这不是一场江湖的骗局和冒险的实验。
仔细聊起,老板才说起炒料这个环节。在重庆,重庆火锅的独门秘籍就是各家不同的锅底炒料。这家烤鱼的汤底就带着这个传统。
老板娘说每炒一次料,都要七八百元的成本,一个多星期就用完。至于具体放了什么东西,老板死活没说。但是严肃表态,一定没有罂粟壳。
后来也尝试过很多家店的烤鱼,没有一家能够超越这种味道。要是对比风靡于广州的探鱼连锁,这家店的味道应该称作登峰造极。
有时候问老板,是不是有你的独门秘方,才能复原这个味道。老板没直说,但是也没否认,只是重新讲了一遍碳烤活鱼的过程。
(三)老板的分店
去年中间,小店关停了几天。后来店里来了一个中年人和一个年轻人。
从面容上看,这个中年人应该是老板的亲戚。聊起得知,老板和老板娘回家盖房子了。暂时接手经营的是老板的哥哥和侄子。侄子是厨师,哥哥负责收银和店面服务。
厨师换人,这家店的味道也有了些变化。吃第一顿就很明显,但基本味道还是胜于周围。
老板担心离开后,店就开不下去了。但是这对叔侄,很快就将店面,恢复了红火,晚上也经常卖断货。
今年春节回来,店里开张的第二天,又和同事不约而同吃了一顿,老板和老板娘还没有回来。厨师依旧是那个年轻人,只是老板成了哥哥。
老板说: “我弟今年还会回来,这家店交给我们了,他们去大石其他地方开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