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马来西亚土生土长的华人,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在马来西亚生长的故事。这次先说点严肃的—教育。下次再分享些有趣的吧。
马来西亚在马航出事还是一个不太出名且非常普通的国家。记得有一次我通过社交网站交了一位中国朋友,我自我介绍时,这位朋友压根不知道马来西亚是哪里,我还得解释其实我们就在新加坡隔壁而且比新加坡大多了。
读过马来西亚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新加坡曾经是马来亚的一员。至于后来为什么退出,这里就不多说,自个儿问百度娘去吧。
马来西亚有三大民族,这很多人都知道。但除了三大民族,我们还有各种不同的原住民。种族太多就容易发生种族冲突。最严重的应该是513事件,1969年发生,距离现在也就47年。
基于马来文是我们的国语,即使我们就读华小,我们也得学习马来文。所以,生长的马来西亚的华人其实语言能力是很强的。我们从幼儿园就学习三种语言(马来文、英文、华文),回家和公公婆婆讲话要用方言。当然,能不能精通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在马来西亚,小学基本上有三种:国民型华文小学、国型小学、国民型淡米尔小学,还有一些国际的那就不提了。中学就比较复杂了。在《1961年教育法令》颁发后,政府打着要以马来文为主要教学媒介的旗号强迫华文中学改制。要就成为国民学校,接受政府全部津贴,以后由政府摆布;不然接受半津贴,成为国民型学校,华文为主要科目之一。当然我们的政府还是很民主的,想要继续采用华文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学校就成为独立中学,不可以接受政府的任何津贴,经济的问题校方自己解决。马来西亚华人想维持华文在马来西亚的地位还是很难的。
看过《我是演说家》的人应该认识胡渐彪这个人。他有一则演说的标题是《荒漠中的华教》。不知情的人可能会觉得他这么说好像有点夸张了,学华文有这么难吗?其实学华文一点都不难,但维持很难。马来西亚政府一直想改制,把马来文作为所有学校的教育媒介语。要不是我们祖先的坚持,现在马来西亚华人估计都被同化,华文只会是我们的“方言”,而不是母语。
为了维持华文教育(简称华教),我们的祖先和殖民地政府抗争过,有人被剥夺了公民权,还被冠上反政府的罪名。这一切的一切都过去了,最终华文还是生存下来了。
这一切还没完,其实华人在马来西亚发展空间并不是很大(反正就因为总总因素,不便多说),照成许多华人中学毕业后都到海外留学,甚至直接移民海外。你说他们不爱国吗?其实也不见得,只是因为国外发展空间较大。
其实马来西亚的华人真的人才倍出。Pendrive发明人就是个马来西亚华人。光良、梁静茹、曹格等等等等的明星艺人都来自马来西亚。是想想,如果马来西亚的娱乐发展空间足够大,这些歌手需要在海外发展吗?再看看《奇葩说》选手,陈咏开、颜如晶、胡渐彪,这些都是马来西亚华人。
我没有指责马来西亚政府的意思,或许我们还应该谢谢他们,才会让马来西亚华人意识到华文的重要性。我只是想讲,身在中国的你们的幸福的,大家都用一样的语言在沟通,不必在出门时思考用什么语言来问路;不必在吃饭时思考用什么语言来点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