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6月24日,今天天气很炎热,东北进入了一个燥热的时间,我向大家分享一本小书:《用脑赢世界—受益一生的逻辑思维课》。
市面上,有关逻辑思维的好书很多,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书很薄,并且作者写的足够通俗易懂。
作者西村克己是日本逻辑思考大师,在项目管理、经营战略、战略性思考方面都有着卓越不凡的思考。
作者认为:逻辑思维就是思考时条理明确、客观,内容毫无矛盾。
一:养成基本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有三个要点,“为什么这么做”、进行简单的思考、要边想边写。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如下去做:
1:写下标题,明确思考目的
当思路混乱如麻,面对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时可以尝试着写下标题,用最简洁的语句写出标题,会提高你的注意力,让逻辑思维从你的头脑中开始扬帆起航。
2:要时刻保持头脑冷静,逻辑思维偏爱沉静
焦虑是逻辑思维的大敌,焦虑的时候强行思考可能犯下如下错误:陈述的理由跳跃、脱节;这时硬要加上自己主张而容易出现歪理邪说;无法集中精神,思考力不足,影响思考的效率。
在历史上,为了不犯战略上的错误,不擅长用兵的曾国藩让自己保持冷静的方法就是:“结硬寨、打呆仗。”
他所统率的湘军每到一处便修墙挖壕、安营扎寨、步步为营,将进攻任务变成防守任务,一点点地蚕食着太平天国控制的区域,是为步步为赢,达到“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目的,这便是“结硬寨”,很重视扎营与守营。
湘军攻城经常性地用时整年,而不是两三个月,通过挖壕沟围城,断敌粮道、断敌补给,有必要时进行围敌打援,方法很笨,但非常有效,这就是“打呆仗”。
当时,有很多非常好的追敌时机,曾国藩一律放弃,一直保持冷静,最后终于赢得了战争。
这个例子有一些极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可能不一定要做到,但是保持冷静进行逻辑思考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3:区分事实和判断
很多人非常喜欢逻辑思维,但是却不清楚逻辑思维最有用的思路就是先分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判断。
事实就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事情,是客观的。而判断是指个人的意见或者推论,是主观的。
比如,桌子上有一瓶水,这个是客观的;桌子上的水喝起来很甜,这就是主观的。
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习惯,抛开有色眼镜,冷静的将客观与主观分别开来,才能更好的就行逻辑思维。
二:用逻辑思维让你的言谈有理有据
作者在书中很有意思的一点:他将运用逻辑思维说话分为了三个层次,而在书中只介绍了初级和中级两种。
1:逻辑思维的初级说话术
运用逻辑思维让自己说话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需要注意6个要点。
(1)要注意一句话只传达一句信息;
(2)不要拐弯抹角,清晰的表明你的意思,直截了当的表达;
(3)保持思路清晰、有逻辑性;
(4)顺其自然的用关联词串起说话的内容;
(5)将事实和意见明确的分离开来,提出的数据如果不是事实,就会欠缺说服力;
(6)用具体事例进行补充说明。通过展示具体的例子,将意思传达给听者。
2:逻辑思维的中级说话术
学会进行逻辑性交谈的基本方法,成为一个不畏惧交谈的人。
(1)找到对方说话的潜台词
交流就是说话的接发球。
交流是一种双向的交换信息方式,如果交流顺畅,双方往往能了解彼此的思考方式。接到对方发来的球,就一定要找到对方期待的点,这样才能让彼此心灵产生共鸣。
(2)倾听是成为交流高手的必由之路
倾听也是逻辑性交谈的一部分,你得先判断这段对话对方的模式,并且用心去听。
例如,女方向男性倾述苦恼时,很多时候似乎并不是为了向对方寻求解决方案,很多男性往往会打断女性的话语,试图提出解决方案。
逻辑性思维交谈不是上来就讲大道理,而是要先认真倾听,去了解对方内心的需求。
(3)善用提问,打开对方的心扉
当你为话题发愁时时,用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让它顺利展开。比如可以装作不经意的提出“有没有好办法”之类的问题,让对方参与到谈话当中来。
也可以用“A和B哪一种问题更好”这样的问题,让对方做出选择,提高对方的参与意识。
三:用逻辑思维进行均衡思考,把握全局
1:先宏观后微观
局部优化做得再好也比不上整体优化。
拥有理性头脑的人常常会陷入局部优化的误区,只看到局部就进行逻辑判断,很容易妨碍到逻辑思维。先从事物的宏观入手,之后再往微观展开。所谓宏观,指的是全体或者概要。所谓微观,指的是局部、细节、个体。
2:先水平后垂直
与先宏观后微观类似的思考模式叫先水平思考后垂直思考。所谓水平思考就是大范围、浅层次的对特点部分就行分析。垂直思考则是对特点部分就行深度分析。这种思考的核心就是:对大局就行大体掌握,再找出优先级较高的重要部分,深入的挖掘下去。
3:巧用MECE原则,降低思维的遗漏和重复
在麦肯锡思想当中,最为有名的一个原则就是MECE原则,而这个方法被很多日本逻辑大师深深推崇。MECE就是相互对立、完全穷尽,意思就是毫无遗漏或者重复的状态,这个方法有助于帮助人们系统的把握全体。
最简单最常用的MECE方法就是,思考“正反”、“表里”、“内外”、“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硬件与软件”等问题,通过思考事物的对立面来发现思维的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