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的根基
中医药膳的根基是它能够长盛不衰的基础,是中医药膳的"道"。我认为中医药膳的根基不在于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医理论只是一个指导思想,指导应用的“术”,并不是“道”。
中医药膳的根本核心在于“药食同源,药食同性,药食同效”这个自然规律。什么意思呢?我们的药物和食物它具有相同的来源,都是植物或者动物基源,他们有一些相同的功效(相近的生物活性物质),只不过有一些功效强,有些功效弱。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食物是可以起到非常强的治疗作用,而某些药物也具有饱腹的功能,某些食物中加入一些药物同样可以让我们饱腹的食物具有相关的治疗作用。
这就是中医药膳食疗的根基——“药食同源,药食同性,药食同效”。
中医药膳的应用分类
那么在这个中医药膳的根基下面,我们是如何应用中医药膳呢?对应!
不同情况下应用不同的药膳。这个情况有时间、有空间、还有人,三个因素互相结合。
地域差异
第1个维度是空间,也就是我们常常说地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水土、食物。这里长期滋养的居民有相近的特点,也有相近的食疗特色。
比如说广东适合喝凉茶,东北适合吃火锅。这都是他们针对自己的地域特色形成的流传千年的调养方案。
时令差异
第2个维度是时间,包含年纪,季节和一天的早晚。按照我们现在科学的思想来说,也知道不同的年纪有不同适适宜的食物,不同的季节也会有一些不同的适宜情况,然后每天早晚也会有一些差别。
对于年纪这里,西医一般讲究的是是否易于消化。中医还会有一些特色思想.(待补充)。
季节的话,主要从不同季节对应不同的气候进行调养。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调理。比如一句民谚: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就讲的是夏天我们多喜欢吃生冷食物,容易脾胃受寒受湿,所以需要生姜调理;冬天吃很多肥甘厚腻的肉类,肠道壅塞,需要萝卜顺气调理。
对于每天的早晚,我也举一个民谚:上床萝卜下床姜。这个就表明我们在一天的早晚适合吃不同的食物,上床萝卜是指的是晚饭要吃点萝卜,借助萝卜的通气功能保持肠道畅通,然后早上吃姜可以调动我们脾胃的阳气。
个体差异
最后一个维度就是我们个体,也是最个性化的一部分。我们个体的体质是什么样的,我们个体的有一些什么样的相关疾病,从这个角度来帮助我们去做相关的调理。
这个角度就比较复杂了,一般来说需要一个专业的人士去帮助你做相关的调理。
首先我们的病和体质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它不像之前讲的空间和时间固定且简单,个体差异很大、分类方法比较多。比如说中医体质,目前比较流行的是中医九型体质,但是也还有一些不是那么流行的,比如五行体质、阴阳二分体质。我们在不同的分类方法下面,采用相应的调理方案,也就是说中医药膳方案。
此外还有性别和年龄,中医对于这两个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婴幼儿的稚阴稚阳之体,女子重视养肝等等。
中医药膳的应用总的原则是按照中医理论,在上面几个分类下使用,从而形成灿烂的饮食文化。
中医药膳的指导思想和科学解释
中医药膳的根基虽然不在于阴阳五行,但是它的指导思想却是阴阳五行。我们是在阴阳五行的指导思想下,来使用中医药膳。
你可能不太认同阴阳五行这个理论,但是之前讲的药食同源,药食同性的这个根基你不该否认。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还存在中医药膳,为什么还这么普及,因为它有作用,有它的可靠根基。
关于他的指导思想——阴阳五行理论,我先不做过多的解释,有机会大家可以看一些相关资料。
这里我想对这个根基和这个不科学的阴阳五行思想的联系做一个对应。为什么不科学的阴阳五行思想可以指导一个非常有用的中医药膳。
因为这个中医药膳(包括中医药)是我们多年经验的一个总结,然后反过来用这个阴阳五行思想去解释相关的效用。我们有很大一部分药物是先有了药性,先知道它的作用(它是被神农尝百草,或者说历代的先贤们试出了它的相关作用)之后,才采用了阴阳五行的理论去解释它的药性药味,去指导人们应用。它是我们经验的另外一种解释,虽然不是用大家所熟知的科学,但是它可以很有效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经验,仍然值得被我们提倡和应用的。
当然不可否认,有一部分药膳(甚至是治疗方案)是在我们基于这个理论体系下去自己编造的一套方法,这种这些东西是有待于验证的。但是大部分药膳都有很长的应用历史,他会被一些敏感的人感知、检验,去伪存真,不断流传下来的。历史帮助我们淘洗了有效的方子。
PS:如果说中医都是按照臆测自己做的随便尝试,那就不需要医案了,不需要跟师父学习了。照着书,你就可以开方子、治病;也就无所谓什么名医不名医。跟师学习其实就是一个经验理论化、模块化的过程,我能用一套理论解释我成功的案例,并用来指导未来的应用。
总的来说,我不排除有一些药膳是无作用甚至是反作用的,但是大部分药膳都是有一定作用的。在当下没有更好的饮食指导规则的情况下,采用一个更加靠谱的经验规则。中医药膳是可以很有效的帮助我们治疗改善疾病、调理亚健康、预防疾病。
后记:
你觉得为什么会有名医?为什么有些大夫医术高明,而有些就不行?(针对中医和西医)
1、学的内容不到位;
2、经验不够丰富。
对于第一点,我们无可辩驳。你学的不到位,你是没有办法立足的。
相对来说西医这边做的很好,你学的到位了,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所谓医学知识的可复制性。中医你学到位了,还不行。甚至你自己很难学到位,你需要师父带着。(并非完全不可以自学,但是相对于西医来说概率低很多)
第二点,中医比较看中经验。
为什么?因为他需要大夫的能力去筛选有效的药物和方子。但是西医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吗?不可能的。有很多西医无法解释的,虽然不是临床指南里的,但是会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