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唠个有意思的话题,就是货币,俗称“钱”。
《金瓶梅》中处处弥漫着钱的味道,而且他们用的都是银子,买东西、行贿、打赏什么的,用的几乎都是银子,这银钱的存在形式还多种多样,有元宝,也有不成形的散碎银子,就连头上拔个簪子也能当钱使www
称银子的秤似乎也是无处不在,就像扫帚什么的随手一拿就有!孟玉楼拉着潘金莲提议几位娘凑钱宴请大官人和大娘,每位娘出的份子都称一称,而那秤应该是李瓶儿屋里的。后来看到有个剧情是西门庆女儿西门大姐和女婿陈敬济在屋里吵架,金莲儿和瓶姐就去问怎么回事,陈敬济说西门大姐不给他钱,又平白叫他买汗巾(作为西门家的小姐和姑爷,就为这点儿小事吵个不亦乐乎也是够了w),金莲儿急忙圆场说没关系,给你点儿钱也帮我买点汗巾,李瓶儿更是直接掏银子出来递给陈敬济,说都一块儿买了吧,陈敬济当场就拿个秤出来称了银子Σ(⊙▽⊙”a我当时都愣住了,看来这秤是家家户户日常必备啊!
那么,来自灵魂深处的发问来了——银子打哪儿来的——西门庆和潘金莲不是宋朝人吗?!宋朝最主要的货币不是铜币和铁币吗?民间几时敢把银子这样使过← ←这不正因为铜钱、铁钱太重携带不便,机智的宋朝人民才发明了纸币嘛_(¦3」∠)_
所以个人认为,要唠《金瓶梅》中的货币,还得追根溯源从故事所发生的宋朝开始。
全国人民都知道,宋代是文化、经济的巨人,军事的矮子,幽云十六州那茬儿被一代又一代热血文人所心心念念(这个可以唠三天三夜来着,所以不扯远了就此打住)。宋代的商贸、文化水平极其发达,跟外国也交流频繁,又几乎影响了周边国家的货币体系,包括日本、朝鲜(当然,这些国家用铜币也是因为受唐帝国影响)、辽、金,以及后来的大元等,几乎都是铜钱、铁钱、纸币什么的,银子虽然一直存在,但从没挑过大梁。
后来蒙古人来建立了大元,从“大元”这国号来看,这就是个区别于汉民族的族群所建立的王朝,汉人王朝的国号都跟儒家思想或历史地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周、汉、唐啥的,而大元国号的确定,跟前面这些朝代就不是一个路子,不但忽必烈老人家自个儿翻书确定的“元”字,还史无前例地在前面加上一个“大”字。
在这儿扯这么多有的没的是为什么呢?因为蒙古人认为自己是草原民族建立的政权,应该区别于华夏民族建立的政权,所以不单是国号,就连主流货币都不能跟前面儿那些朝代一样——俺每就用纸币!(也不光是货币,其他很多方面都不一样,比如对于“正统性”的理解,就跟汉人王朝不一样,以至于元朝都快灭亡了前朝的史书都还没编利索← ←)
当然,这是半开玩笑的说法,大元使用纸币的底层逻辑或许是这样:大元是草原征服王朝,统治者的意识形态造就了高超的治理水平,势力范围横跨整个欧亚大陆(大元是西方所谓蒙古帝国的核心),统治对象包括各类文明,拥有中原强大的财富,草原强悍的兵力,穆斯林高超的商业能力,优势是传统中原王朝所不能比拟的。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会对整个版图的格局进行通盘考虑,资源进行系统调度,眼光不会局限于某一特定区域,按照施展教授的观点,当时中西亚白银短缺,购买力超过了中原地区,所以大元统治者就源源不断把中原的白银调配到了中西亚(这里以本人的理解,简单解释下中西亚白银购买力的逻辑,中西亚自古都是连接东方与西方的纽带区域,穆斯林高超的商业能力让东西货物在此处高效流转,虽然根据各地金属产量差异,东西方各国主要货币有金、银、铜、合金等多种材质,但中西亚的主要流通货币经过多次变迁已经更迭为银币,银子在作为商贸中心的该地区自然更有公信力)。白银虽然不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货币,但毕竟古已有之(而且似乎全世界都喜欢),具有很强的购买力,数量减少势必对中原的货币体系造成冲击,加之元朝暴戾的统治下,赋税非常深重,铜币发行量越来越少,成色越来越差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而纸币倒是发行规模巨大,但那玩意儿没有公信力根本没人愿意用,整个中原的钱眼看着就不够用了,经济也就随之崩溃,本就不稳定的社会变得更加不稳定。
也许有人会抬杠,同样是货币,凭什么白银就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占据C位,而铜币、铁币,甚至黄金就不行呢?!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寻思的问题,因为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各自主要流通货币的材质是五花八门的,选择范围其实还挺大,可关键问题在于,这些不同国家货币的成色、制式、规格各不相同,在交易相对方之间相互得不到承认,换句话说,卖方拿着买方支付的外国货币(铜币、铁币、合金币甚至纸币)回国后根本就用不了,直接变成破铜烂铁废纸。那这时候贵金属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举个简单例子,金、银虽然也有成色之分,但大家都认它们“值钱”这一事实,一块看起来成色不差的金、银,无论是什么形状,总归可以当交易媒介换到商品,因为具有公信力;但铜、铁、合金这类金属,如果没有政府强权赋予的特殊意义加持,始终只能是破铜烂铁,不能用来购买商品。所以在国际贸易中,白银的优势就突显出来了,因为买卖双方都能就它的价值达成共识(人们当然也爱黄金,但银子总体产量比金子大(局部倒有金产量大的,所以那些地区敢用金子做流通货币),硬度更高,在大规模使用过程中更能保持稳定供应,所以比金子更合适)。至于为什么很多国家(包括古代中国)都不用金银作为国内主要流通货币,也是产量问题造成的,铜和铁产量高,制作成货币供应量更为稳定,更能满足社会经济活动需要(明朝中后期到清朝用白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也就是因为白银产量大幅提升,供应量得到了保障;而且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再用铜和铁这种质量很重却内在价值不大的金属作为货币,与社会财富水平不相匹配,在实际交易中也会带来若干不便,客观上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瞧瞧,就连宋朝之后的元朝主流货币都还不是银子——岂止元朝,连随后的明朝初期官方承认的主流货币也不是银子——所以《金瓶梅》中作为大宋痞子男神的西门大官人,花着银子喝酒吃肉得多令人匪夷所思w
追根究底,还不是因为兰陵笑笑生是明朝中后期人,他是在用当代思维写古代故事吧w还真与时俱进~
元朝留下了这么个烂摊子,社会乱成一锅粥,经济一塌糊涂,朱元璋老爷子歪打正着利用计划经济(海禁、户口政策等)好不容易慢慢把这坑给填了,但货币供应依然不足,拖累社会发展进程。那么后来明朝的银子究竟又是打哪儿来的呢?这有赖于世界的大变革——美洲和日本银矿的发现,而且随着地理大发现、远洋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大明经贸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白银也在从世界源源不断流入大明,一个富庶的时代再次到来。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白银依然不是官方认可的民间主要货币(虽然官家和上流社会自己用得很嗨← ←),但由于滥发和劣质使铜币、纸币贬值严重等多种原因,银子在民间已经成为实质上的硬通货,从商贸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嘉靖年间政府更是明令税赋以银来核算,相当于承认了银子的法币地位。
所以,别的什么都不看,单就《金瓶梅》中货币使用特点这一个信号,也能判断成书时间是明朝中晚期了orz因为《金瓶梅》的故事是立足于市井的,但在“钱”这个问题上却没有市井小民的小家子气,那是特定时代背景下才能造就出的土豪气质~
20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