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处知识经济时代的我们,面对近几年百花齐放的新媒体,百家争鸣的内容创业,人类智慧的结晶——知识,再次涅槃重生。左手知识服务,右手知识付费,以组合拳的形式又一次打穿我们的“脑洞”。
经开光加持;醍醐灌顶;明心见性后,神采奕奕;满腹经纶;洞见十足,已是职场生活谈笑风生之常态。
知道了一切想知道的知识,行动了一切需行动的方法。想必连“知行合一”都不在话下。那么,锦绣良缘;张敞画眉;扶摇直上;财务自由等红尘必修课也该快速通关。
至于剩下的时间,如果不在出世入世间完成自己兴趣使然的中国式“三不朽”。那么,待到和光同尘时,江湖中就不只有您一个人的传说。
知识这东西至今虽仍无明确界定,是否也曾像老子《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样“众人解释千百度”,抛开“人一思考或说话,上帝就发笑”的幽默论调,仅遵从普遍公认的柏拉图谈知识来说。
知识,必须满足“被验证的,正确的,人们相信的”三个条件,尽管当时没有精密描述的“数学语言”,也没有更先进的实证量化工具。但至少客观呈现我们对认知世界是趋于对“自身局限”的不断“调整校对”。
至于当前的“知识商品化”,笔者有4个疑问,求大V付费解答。
1、以人类“眼、耳、鼻、舌、身、意”,去认知世界产生的“感受、经验、技能”,经很多人在不同时间空间所验证;相信;得出相对正确结论后,所形成的知识,是否只是人体大脑意识的想象结果?
2、如果知识是大家想象的共同体,那么知识是否存在因时间与空间不断运动变化需要定期核实;校对;纠正?
3、如果知识存在迭代升级,那么有关“知识发布商”们的知识认证“凭据”,就只有大咖成功事迹、名企工作光环、大学学位证书?
4、有没有知识产品全国联保时限和售后维保服务?
大家在医院看病或药店买药时,想必会留意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区别,前者是正规医院注册医师为患者“对症下药”开具的医疗文书或凭据。可是后者的“医疗凭据”只需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核批准通过后,药企就能投放市场进行零售。至于大量“贴牌”产品功效如何,如同国产手机安卓系统套娃式同质化问题一样,反正都是一个“专利”反复发挥“余热”而已。
当然,在此笔者衷心祝愿大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只是偶尔回顾过去。从小到大无论学习、工作、生活,碰到想要解决的问题,就像身体某个地方或几个地方“不舒服”。潜意识就想通过找老师;找领导;找合伙人抑或找朋友达到学位;职位;金钱或安慰的治疗效果。
以上4种“处方用药”虽具有:官方性;普遍性;稳定性。并在主流社会的价值评判上,大多数人也照此“处方”“对症下药”,对比“非处方用药”的“药效”如何,您懂的。
近几年,医学界一直对某类疾病采用“免疫治疗”临床试验——使人体内免疫细胞识别导致自己“不舒服”的地方并对其“一锅端”。
这套类似“自救”的治疗方案能给自己做吗?
换言之,对于自己因各种欲求导致的“不舒服”,是否能通过增强自身各方面免疫力,调整欲望与自身机能,达到相对统一后,进而让自己拥有独立意志;独立思考;独立解决自己的“不舒服”的免疫能力。
不管什么知识;谁的知识;多少钱的知识,在我们“自作自受”的独立个体里,也都统统成为免疫细胞的养料或废料。
这,也是我要和大家一同“强身健体”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