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开学了,班级群里异常热闹,不仅播报每天的课程安排,也有许多关于开学的公告,丫头的生活变得更丰富起来。
她时时念叨着:几号去做核酸检查,老师公布了什么注意事项;开学日老师又公布了要准备什么什么必需品;午餐也在学校统一安排了,送餐机构的资质都发在群里便于家长了解;一个班分成三个,她被分在哪个班,都和谁谁谁在一起……
对于将要来临的新生活丫头既期待又兴奋,每次转告给我时我都静静地听着,平稳平静地安排着家务和工作,只用配合她做好辅助工作就可以了。
随着与学校的链接增多,她渐渐进入状态,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端正不少: 该用心的科目、该做的锻炼、该做的家务样样都安排得更合理。比起之前需要我督促的状态,我想到一个词: 回归。
学校生活是每个学生最主要的社会活动,这是他们从家庭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他们跟随着学校生活可以完美地转换被照顾与照顾他人的角色。
学生回到学校,就应像鱼儿回到大海一般自由。何况这次紧张的疫情甚至间离了人类的正常情感,把他们回归学校比做失散了家人的游子再度与家人重逢都不为过。
在这样一种情形下,难免会出现近乡情怯的局面: 身边三个朋友家,得知开学指日可待,家中气氛不免紧张起来。
“马上开学了,你这网课瞎胡闹,去了看老师咋收拾你们!”
“还有几天就得正常上课了,还赖在床上不起来,学校可以让你躺着上课吗?”
“关在家里这么长时间也不注意控制,你看你这么胖了,去了学校别人不笑话你才怪!”
“只有两个月了,去了那儿就不能像在家里这么自在了,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把心赶快收一收!”
“分个班也不征求一下我们的意见,你看都是这么些个孩子,到时你可要把控好自己,不受他们的影响!”
……
这种种话语像一根根尖刺扎向孩子的内心,难到孩子们不知道他将要面临的是什么吗?为什么我们在家里还要给他这样的打击?这个状况不也是我们在家里无能的监管下的结果吗?中国的挫折教育就是这样做的吗?难道在家里接受过这样的折磨,去了学校就会更有勇气面对现实吗?
看着家长和孩子共同煎熬在紧张的气氛中,我真是为此心痛。与其说担心孩子接受不了学校严格的要求,还不如说这些家长们无法面对自己监管不利的结局,更深一层是自己有没有真正地爱孩子?有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学校生活,是学生的专属领域,无论他在那里受到什么样的待遇,都是他自己独有的表现所应该承受的。家长这样的担心不仅帮不了孩子,更加重了孩子的紧张感和自卑感,让他没有力量面对该承受的现实。
我们也要回归,回归到母亲/父亲的身份,陪在他们身边,像一位真正的母亲/父亲那样无私地关爱孩子、正爱孩子,和他们共同接受一切的安排,和他们共同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他们力量承担,不要在该管教的时候放松对他们的要求,不要在遇到困难时让他们独自面对,甚至站着孩子的对立面。
我们的正爱是孩子爱自己爱世界的源泉。
在摸着石头过河般渡过了在家上网课的日子,复学后的生活和考完后的现实更是考验我们如何做到正爱孩子,我想说的是,实际上真正考验我们的,是波折而漫长的人生,你该如何找到你想要的生活和人生的乐趣?
居说:人活着的意义是为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精彩地活着,因为我们曾经都受到关爱。
居说:不要让当下的恐惧毁了未来的自己。
居说:学习成绩不是人生的全部,快乐成长的学习过程可以影响到自己的一生。
居说:担心儿女的未来就是在绊倒儿女的脚步。
居说:尊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理解是亲情里最坚实的沟通桥梁,关怀是天底下最强大的力量,而讽刺、打击、关注则是刺向孩子心灵的一把把尖刀。
居说:不要焦虑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种种状况,切不可小心翼翼、诚惶诚恐。更不要猜度孩子的内心,只需要做到“原则面前绝不让步,感情面前绝不含糊”,一切便能迎刃而解。